百姓心中有桿稱 神位較低卻深得民心的土地公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20 瀏覽次數:次
文/殷偉、程建強
土地神,民間往往習慣稱作土地公、土地爺,是中國古代民間普遍信奉的管理本地區的保護神。雖然地位級別低,但因為土地神年老面善,為人做實事,所以人們反而覺得他更親近可愛,在城鄉各地建廟祀奉,舊時幾乎無處不見土地廟。在老百姓心目中,土地還是一個賜福送財的神祇,人稱福德正神。
江西萍鄉儺戲《土地賜福》,表現的就是土地公作為一方土地的保護神,佑人平安,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土地夫妻二人天天挨門串戶,為百姓賜福。
在老百姓心目中,土地還是一個賜福送財的神祇,人稱福德正神。(資料圖 圖源網絡)
天子曾作為國祀
土地神最初曾經地位顯赫,上古天子百姓共同敬奉的尊神社神,原本就是土地神。當初作為土地神的社神是一位與天神相提并論的尊神。天子居國祭神叫社神,百姓居家祭神叫土地神,都是祭同一神。春秋戰國以后,土地神日趨人鬼化、區域化、世俗化,從而更加貼近現實生活,神秘色彩反而大為減少。先是各部族有功績的先祖相繼為神,接著又由各地有德行的賢人紛紛入主神廟,最后竟連社會底層普通人都可入主其廟。
世俗化的土地信仰
晉人干寶《搜神記》載,漢末秣陵蔣子文捕盜受傷而死。到了孫權建立東吳時,人們立廟奉蔣子文為建康(今南京)土地神。據清人姚福均《鑄鼎余聞》粗略考證,漢時蕭何、曹參,南朝梁人沈約,唐人韓愈、薛稷、張旭,宋人岳飛等等,都被奉為不同地方的土地神。除了這些名賢外,更有小販仆從亦為土地神的,宋人洪邁《夷堅支志》說畫眉山的土地神為侯官縣以造扇為業的市井小民楊文昌,宋人江休復《嘉佑雜志》說臨安的土地神是錢尚父的一個侍童。無論是為官一方的地方官吏還是小販仆從,只要有恩德于民或有善舉于世,都可以被一方的百姓所念而奉為土地神,這些由社會底層人物擔當的土地神,與皇家祭祀的后土皇地祇尊神相比,其神威實在有天壤之別。
清代紙馬土公土母(資料圖 圖源網絡)
既然土地神大大地世俗化了,那么人們塑造土地神像隨意性就更大,一般多為須發銀白、面如重棗的老翁模樣,稱為土地公公,并為其加上配偶土地奶奶。正因為多數土地神地位低微,故官方不怎么看重他們,土地廟往往小得可憐,只是城角村頭一個二三尺高的小廟而已。供品也極為簡單,為紙燭肴饌,鮮花果品,頂多也只有一只雄雞。土地公公有時連身邊的土地奶奶也保不住,硬是讓別人強奪而去。
清末北京紙馬土地之神(資料圖 圖源網絡)
土地信仰深得民心
土地神在陰間也只是個低級小吏,官微權小,即便想為亡魂做點好事,也因神位有限,常常力不從心,甚至連自己有時也免不了挨餓受饑。清人袁枚《子不語?土地挨餓》載,陰間和陽間一樣,土地神因為恪守操守,不受賄賂,就得挨餓,真是夠可憐了。看來要在陰間當個清官也很難很慘。盡管如此,土地神在百姓心目中還是個善神,人們普遍祀奉他,因其善良隨和,人們有事必祭祀祈禱,尤其在土地誕辰,人們都要殺雞宰羊,虔誠供祭,祈求土地神保佑四方清靜,闔境平安,也保佑人間五谷豐登,人畜興旺。清人顧祿《清嘉錄》卷二“土地公公生日”條記蘇州官民祭祀土地神說:“(二月)二日,為土地神誕,俗稱土地公公。大小官廨,皆有其祠,官府謁祭,吏胥奉香火者,各牲樂以酬。村農亦家戶壺漿,以祝神厘。”老百姓心中有桿秤,不管你神位高低,只要能祛災賜福,庇佑百姓,就信奉就祭祀。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