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掌教丘處機另一身份揭秘:玉器行業祖師爺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20 瀏覽次數:次
在中國歷史上有三次意義非凡的西行之旅:第一次是漢代的張騫出使西域,目的在于漢武帝攻打匈奴,張騫試圖說服一些部落共同參與;第二次是唐玄裝的西行取經,意義在于求取真經,可以稱得上是一次偉大的文化之旅;第三次便是全真派掌教邱處機真人,他受成吉思汗之邀,古稀之年遠赴萬里之外大雪山,目的在于一言止殺、救贖天下蒼生。丘處機,道號長春,元世祖忽必烈也曾召見過他,封他為國師,命其總領道教。但他不僅是道教的總領,而且也是琢玉的祖師,玉器行業的藝人們同樣親切地稱他為邱祖。
邱祖圖(資料圖:圖源網絡)
年少接觸琢玉技藝 家道中落淪為乞
邱處機既然身為道士,為什么又是玉器行業的祖師爺呢?這里面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傳說。
相傳,邱祖出生在山東的一個市鎮里,家道貧寒。父親是個小商販,平日肩挑兩個書箱走串鄉村學館,逢場趕集則在市鎮擺地攤,販買四書五經、紅模子、紙墨筆硯文房四寶糊口養家。離邱祖住家不遠,有一個小玉器作坊,邱祖自幼便對琢玉發生了濃厚興趣。作坊里有個老師傅見邱祖聰慧過人,收邱祖為義徒。不到一年光景,邱祖便學會了全套琢玉技藝。但就在這時,父親患病死去,生活迫使他繼承父業,接過父親的書箱擔子,中斷了學藝生涯。那時候,南宋偏安江南,遼金統治了大半個中國。本來,窮鄉僻壤的小地方供得起子弟念書的人家就不多,加上連年兵荒馬亂,書攤生意就越發清淡了。
一天臨散市時,邱祖沖著書攤旁邊擺方桌相面的老先生說:“日子難熬呵!賣了一整天,連個飯錢都沒賺上。老伯,勞您駕給相個面,看看我這輩子命中注定怎樣?”
老相面先生“唉”地嘆了口氣,慢條斯理地說:“處機,打你爹過世你接過生意,每逢趕集咱爺倆都緊挨在一起,雖說你擺書攤我相面,各作各的買賣,可抬頭不見低頭見,這一年多來沒少得你的關照呵!你待我這么好,要相個面有何難?但話得說回來,講假話騙你,我說不出口;照直講,又怕傷了你……這叫我怎么說呢?”
邱祖笑著說:“老伯,沒關系,您就照直說吧。相好相孬,爹媽生就,哪能怪你?再說,講透了,我心里也好有個底呀!”
相面先生預言邱祖必定餓死(資料圖:圖源網絡)
老先生琢磨半天,才說道:“處機呵!你人是個好人,可長相把你坑害啦!你嘴角那兩條長紋長得太不是地方了,那是斷食短壽的“鎖口紋”。相書上說:‘騰蛇入口,將來必定餓死’……所以,處機呵,我勸你今后凡事都想開點,得吃就吃,得喝就喝,活一天過一天算了。”
邱祖聽了相面老先生的話,笑了一笑,沒有在意。后來,他一連請教了好幾個相面先生,誰知個個都依據麻衣相法,重復“騰蛇入口,將來必定餓死”的老話,無形之中就讓年紀輕輕的邱祖背上了千斤重擔,變得成天愁眉若臉、發呆發愣,再也打不起精神作買賣了。這樣,不到兩年光景,邱祖不僅把爹爹留下的那點老底,幾箱四書五經、紙墨筆硯折騰凈了,連祖傳的兩間破房,也都變賣吃喝光了。邱祖沒有辦法,只好走村串戶,靠乞討維持生活。
行善積德去災禍 功德圓滿入道門
這天,邱祖從一個小村子討飯出來,沒走多遠,迎面一條小河攔著去路。因為村子窮,修不起橋,人們來來往往都得卷起褲腿,脫掉鞋襪趟水過河。邱祖來到河邊,恰巧遇到一個老奶奶正準備下水。邱祖想:老奶奶準有急事,要不然大冬天決不會趟著刺骨冰水過河。于是,便急忙趕上前去說道:“老人家,您這么大年歲,凍壞身子骨可了不得。讓我背您老過去吧。”
原來,老奶奶的小閨女添了個胖小子,女婿出門在外無人照顧,女兒求人捎來口信,當親媽的哪能不急著趕去呢?過得河來,老奶奶直夸邱祖是個好后生,連問了幾遍,把邱祖的大名記住,隨即把自己姓啥叫啥住在哪里,女兒女婿姓啥叫啥住在哪里,一一說給邱祖,要他改日一定去作客。
飽嘗辛酸的邱祖,從老奶奶的話語里得到了溫暖,嘗到了助人為樂的愉快。他眼瞧著老奶奶高高興興地走遠后,才在半坡上坐下來,腦子里推開了磨。他盤問自己:邱處機呵邱處機,你年紀輕輕,身強力壯,為什么人家幾句話就把你講得失魂落魄,如此潦倒不堪了呢?難道你真甘心伸著雙手向人乞討,最后餓死凍死在溝底路旁么?——不,決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活,我就要痛痛快快地活,哪怕只活一天,我也要為世人作點好事。從今天起,我就守候在這條小河旁,有人過河,我就來去背送,省得人家脫鞋脫襪趟水。不圖別的,只圖個心境舒坦就得了。
打這以后,邱祖就在半山坡搭了一個小窩棚住了下來,凡是來往行人過河,他都熱心接送。人家問:“大兄弟,收多少錢?”他總是樂呵呵回答:“不計多少,給點就行;手邊不方便,就甭給了。”窮苦人過河,就是給他錢,他也不收。沒過多久,從村子到縣城,大家都知道有個叫邱處機的年輕人,在一條小河旁專門行善作好事。
邱祖總是方便來往過客,從沒怠慢過一個人(資料圖 圖源網絡)
寒來暑往,一晃就是三年。這三年中不管天晴下雨,刮風落雪,不管人多人少,邱祖總是方便來往過客,從沒怠慢過一個人。
一天,只見河對岸走來一個須發斑白的老人,邱祖連忙迎過河去。來者是一個目光炯炯、身穿玄色道袍的道長,此人正是王重陽,全真教的創始人。邱祖把道長背過河來,在窩棚旁坐下,兩個攀談起來。道長說:“邱處機,你在這里的功德圓滿了。三年來,你把生死置之度外,誠心誠意趟水背人,胸襟開闊了。如今,你已經騰蛇下降,不但不會餓死,還會益壽延年呀!”
道長從褡褳里取出一身道袍,遞給邱祖,接著說:“邱處機,貧道和你有緣分,有心收你為徒弟,不知你樂意不樂意?”邱祖見道長鶴發童顏,神清氣爽,談吐不凡,知道是個有道行的人,想著自己眼下走投無路,涉水背人也非長久之計,便連連點頭,表示愿意。
道長又說:“既然樂意,貧道就給你取個道號,叫作長春。望你滌除塵俗煩惱,心境超脫長春。從今以后,你就跟隨貧道云游天下。不過,在離開這里之前,我們還要在這里修一座橋,方便過往行人,這才是善始善終呀!”
邱祖聽了道長最后的話,又發起愁來,連忙對道長說:“師傅,弟子在這里三年,從不計較報酬,沒有半點積蓄,哪有錢造橋呢?”
“長春,別著急,貧道自有辦法。”道長說著,從褡褳里掏出一把碎銀,交給邱祖。“錢雖不多,可足夠雇請石匠師傅開山取石和攔河架橋的工錢了。”邱祖要在河上架橋的事傳出之后,鄉親們無不歡喜。窮人們沒有錢,可有的是力氣。不論石匠師傅們白天開出多少青石,鄉親們都連夜全部抬到小河邊,碼了起來。大家同心協力,沒有多少日子,一座牢固寬大的石橋便在邱祖背人的地方建了起來。石橋落成,邱祖和鄉親們告別。
邱祖身入道門 親手制作金絲嵌玉道冠
邱處機跟隨道長開始了云游生活。道長除向邱祖傳經布道外,還教邱祖讀書繪畫,練防身武藝。一天清晨,道長帶著邱祖練了兩套拳術,出了一身汗,在脫外衣時,內衣里露出一塊五彩佩玉,邱祖向道長要來,雙手捧著仔細端詳。
道長見邱祖如此喜愛,便說:“長春,你倒有眼力,這是我家傳家之寶,原是大宋開國皇帝賞賜我家祖宗的,你既然喜歡,我就把它送給你,你可得好好保存呀。”
邱祖說:“師傅,我喜歡是喜歡,但我更為欽佩的是制作這塊佩玉的工匠師傅的超凡技藝。”道長聽了邱祖的話,只是長嘆了一聲,沒有再說什么。
原來,道長本是宋朝一個開國元勛之后,是個很有學問的人。只因奸臣當道,半壁山河淪陷金人之手。但皇帝卻渾渾噩噩,偏安臨安,沉緬在酒色聲樂中,不圖收復失地,國家亡在旦夕,因此才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道長見邱祖雖然身穿道袍,可是凡心未退,就不再教邱祖記誦經文,而是教他詩詞、繪畫。每當云游到城市道觀休息時,都聽任邱祖去到玉器作坊,察看藝人琢玉。
過了幾年,道長無病仙逝。臨終前,道長把邱祖叫到身邊,憐惜地囑咐說:“長春,我的好徒弟,為師就要離開你了。我對你沒什么不放心的,你心腸熱,不能超然世外,就索性作一個塵世有用之人吧。我走后,你仍舊繼續四處云游,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除了學琢玉,還要多學幾種謀生技藝,將來大局定下來,就可傳給窮苦百姓,造福世人,那也就功德無量了。”
白云觀原名長春宮(資料圖:圖源網絡)
不久之后邱處機成為全真道第五任掌教。曾親手制作了一頂“金絲嵌玉道冠”。成吉思汗將唐玄宗開元年間修建的天長觀賜給邱處機,改稱“長春宮”,后更名為“白云觀”。
玉可以說是道的圣物,道也是玉最完美的詮釋
據古典 《山海經》中介紹說:巫是早期人類社會中聰敏而又有智慧的少數群體,她 (他)們統治著野蠻的史前民族部落或社會。由于 “巫”賦予玉以 “神物”的特性,使玉與一般的物質加以區別,并把神玉雕琢成玉神器以 “事神”,以期與天界神靈溝通。
我們通過所能見到從出土的大量實物不難發現,這些玉器的不同形狀、大小,以及表現的圖像、功能等大都和遠古之時的祈禱、祭祀或神靈有關。而上面所刻畫的內容,也多以早期道教崇拜的四像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靈獸、祥云以及符讖 (chèn)、 卜辭等隱語秘文為主。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對玉的解釋是:玉,石之美者。
玉,石之美者。(資料圖:圖源網絡)
玉與道在中國有著完美的契合,玉可以說是道的圣物,道也是玉最完美的詮釋。只是又有多少人能透徹理解它們呢?同玉一樣,道教也很講究溫潤之道,平實內斂,卻在骨子里透出正氣,不為俗事折腰。
玉,溫潤內斂(資料圖:圖源網絡)
玉石行業尊邱祖 祈求行業興盛
邱處機80余歲仙逝,每年陰歷正月十九日是邱處機誕辰日,白云觀前有“燕九節盛會”,至今興盛不衰。玉器行同業公會為借邱處機的仙氣為玉器行會館增輝,則尊邱處機為祖師,以保佑玉器行同業興旺發達,財源日盛,并以其“長春真人”法號為名,改玉器行會館名為“長春會館”。
玉器行同業公會在長春會館內為祖師邱處機修建了一座“祖師寶殿”,殿中供奉著邱處機神像。玉器行同業工會每年正月十九日在館內舉行邱處機誕辰祭禮;七月二十八日在館內舉行邱處機仙逝祭禮。每至祭祖之日,玉器行同業工會全體同仁還要到北京的道教活動中心白云觀參加祭祀活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