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隱士多入道 大師得道各領風騷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20 瀏覽次數:次
唐朝自安史之亂后,國力衰退,政局動蕩不安。唐末黃巢起義的沖擊,使唐朝變為五代十國的分裂混戰。在極度動蕩混亂的時代,許多道教宮觀被毀,道士星散,經書零落,曾經興盛顯貴的官方正統道教受到沉重打擊。
“五季之亂,避世宜多”。為了躲避戰亂,在晚唐五代有許多文人儒士和失意的王公官吏隱遁山林,有些人因喜好道教仙術,成為道士。這些人中,就有對后來道教發展影響甚大的鐘離權、呂洞賓、陳摶等人物。
鐘離權戰敗入道門
鐘離權是五代后晉朝的一位將軍。據說他曾奉旨征伐吐蕃,不幸打了敗仗,獨騎逃入山林。正在進退躊躇之際,忽遇一胡僧,引他去東華先生莊上。東華老人延之入莊,飲以麻姑仙酒,食以胡麻之飯,因謂之曰:“功名富貴,總是浮云;戰事勝敗,皆為氣運。曾見萬古以來,江山有何常主,富貴有何定數?轉眼異形,瞬息即逝耳。將軍何必苦戀功名,勞思俗慮?”鐘離權聞聽這番言語,頓釋虎豹之雄心,化為鸞鶴之恬念,即拜老翁為師。老人以長生秘要,金丹火訣,青龍劍法授之。鐘離權從此看破紅塵,出家學道。
據說有上仙王玄甫知其道術將成,乃降下仙班,授其長生秘術。后又遇華陽真人傳太乙刀圭法,內丹火符,又在崆峒山石洞中得真仙秘訣,就此道成仙去,白日飛升。
呂洞賓入道 仍欲圖救世
呂洞賓的名聲比鐘離權更大。關于他行俠仗義、懲惡救善的神話傳說,自北宋以來流傳甚廣,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據宋人楊憶《談苑》所述,呂洞賓大概是唐末五代一位隱士,本名呂巖,出身河東儒門望族。
另據《能改齋漫錄》記載,呂洞賓曾自作傳記,刻石于岳陽。自稱為關中京兆人,唐末累舉進士不第,因游華山,遇鐘離權先生授以金丹大藥之方。復遇苦竹真人傳授道術,能驅役鬼神。大概呂洞賓的家世生平與當時許多文人儒士相同,因生逢亂世,功名無望而退居山林,清心寡欲,全性保生。但是呂洞賓似乎還有欲圖救世的心情未曾泯滅,所以常出游人間,以丹藥濟人,劍術除惡,留下許多行俠仗義、救世助人的佳話。
據說呂洞賓之師鐘離權道成飛升時,呂再拜曰:“巖之志異于先生,必先度盡天下眾生,方上升未晚也。”可見其入世度人之古道熱腸。
《鐘離權度呂洞賓》局部圖(資料圖:圖源網絡)
陳摶以善睡著稱于世
陳摶是與鐘、呂齊名的隱逸道士。
據《宋史·陳摶傳》等書記載:陳摶(?一989),字圖南,號希夷先生,安徽亳州人。早年熟讀儒家經書,嘗應考進士,因戰亂未成,功名無望,遂不求祿仕,以山水為樂。自稱遇孫君仿、獐皮處士二人,告知“武當山九室巖可以隱居”,乃棲隱武當,服氣辟谷。后晉天福年間(937—944),陳摶游歷四川,從邛州天師觀道士何昌一學習“鎖鼻術”,能閉息飛精。后又入關中華山隱居,所習益精。以善睡著稱于世,“每寢處多百余日不起”。陳摶雖退居山林,練習睡功,但也未曾忘卻濟世治國。嘗攬鏡自照曰:“非仙而即帝。”又于尋仙覓真之際,尋求治國撥亂之道。后周世宗聞之,以為陳摶“必有奇方遠略”。乃于顯德三年(956)召陳摶入京,暗中考察其志向。
據說陳摶關在房中酣睡一月個醒,周世宗無法察出其真實意圖,便放他回歸華山,詔令地方長吏隨時注意其動靜。其實周世宗應該防備的并非山野隱士,而是期朝中掌握兵權的將領。就在陳摶回山后不久,周世宗病逝,趙匡胤隨即發動陳橋兵變,廢周自立。據說陳摶在路途中聞聽宋太祖登基,大笑墜騾,曰:“天下于是定矣。”遂入華山為道士。
宋太宗時,陳摶兩次應召入朝,入宮與太宗交談。有一次太宗讓宰相宋琪詢問神仙方術,陳摶不但直言自己無方術可傳,還指出白日升仙于世事無補,最好的修煉就是君臣同心同德,治理天下。又一次宋太宗向陳摶求問濟世安民之術,陳摶索取紙筆書寫“遠近輕重”四字。帝不解其意。陳解釋說:“遠者遠召賢士,近者近去佞臣,輕者輕賦萬民,重者重賞三軍。”太宗聽罷大悅。陳摶臨出京時,太宗在便殿賜宴,詔宰臣赴宴賦詩,以寵其行。“由是海內無賢不肖,聞風而慕之,其愿操幾杖以師事之者,不可勝數。”
宋太祖召陳摶圖(資料圖:圖源網絡)
其他唐末五代的著名道士
唐末五代的著名道士還有彭曉、施肩吾、劉海蟾、譚峭等人。他們活躍于江南、西蜀、中原、燕北諸地,對道教教義和方術的發展,特別是內丹術的發展有重要貢獻。
唐末內丹術興起
唐末五代,道教外丹術趨于衰落,內丹術起而代之。當時的隱逸道士紛紛吸收早期道教內煉形神、外服丹藥之術,并融合儒家《易》學和佛教禪宗的修持理論,形成了具有較深哲理的內丹修煉功法。
鐘離權、呂洞賓二人,都以傳習內丹術著稱于世,被后來的宋元內丹家奉為祖師。陳摶在華山與呂洞賓為方外之友,也擅長內煉功法。據說他曾從麻衣道者和呂洞賓處得到《正易心法》和太極圖、先天圖,用儒家《易》學原理解釋內丹,其學說對宋元道教內丹學及儒家理學的發展均有重要影響。劉海蟾、施肩吾、譚峭、彭曉等人的著述也以內丹修煉為主,因此都被后人歸于“鐘呂金丹派”,亦即內丹道派的先驅人物。
總之,唐末五代隱逸道士發起的內丹熱潮,對宋元時期道教的發展和變革,有重要的影響。(趙青)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