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悟透了四季,那么離道就不遠了!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18 瀏覽次數:次
文/陳明靈
春夏秋冬,天道盡矣。
梅花迎冬綻放(資料圖 圖源網絡)
現代人苦于執念太深,一味求外。追逐名利財色,被欲望蒙住了雙眼。靈魂浮躁不安,精神貧乏,內心空虛。因此,喪失了先天靈性,外不能察天地自然之玄機,內不能觀純正本心之奧妙。困在執欲泥潭中不能自拔,身心靈不合一,每日煩惱無限。長此以往,只會在無邊苦海中不斷沉淪,痛苦終生。唯有正本清源,細察天地,反觀內心,自省自悟,方是自救之法。
道是最真實的化身
我們的老祖宗追求天人合一,十分注重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共生,因此日夜觀察天象地理,總結出了很多大道真理,而在時代變遷中,它們多數融進了老百姓的俗語中,代代傳承下來。而百姓日用道而不知,正是因為道有千萬種變化,但是它最真實的化身,卻是最樸素的,正所謂圣人被褐而懷玉。
大道是至簡的,是親近眾生的,道不遠人,遠人非道。古時用心體悟自然的農民是非常有智慧的,只有熟悉并順應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才能把莊稼種好,于是總結出:春播、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環環相扣,無有偏廢。如果一個環節沒做好,就會導致秩序紊亂,打破了正常的自然輪回,不得不重頭再來。而萬物生長何嘗不是同出而異名?《史記》中太史公在自序中提到:“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春夏秋冬的自然之道,是天道顯現的一種形式,而天地萬物都應遵循,而且順應。那么,生而為人,如何去深刻理解其中的大道玄機呢?
然道可道,非常道。道,一說即錯,一說即破。只有自己悟出來的道,方是符合本心之道。今日在此強行釋“大道之行”四條,或泄露天機,或誤解天道。對錯好壞,一任諸君,大道公行,諸君自取。
大道至簡(資料圖 圖源網絡)
“大道之行”第一條:道是一切存在
有的人喜歡春天,因為春天生機盎然,朝氣蓬勃。而這樣的人多數不喜歡秋天,因為秋天萬物凋零,有肅殺之氣;有的人喜歡冬天,被冬天沉寂安定的性格所吸引。而這樣的人多數不喜歡夏天,夏天顯得太浮躁了。然而這些和四季本身并沒有關系,人們的喜惡對四季也沒有任何影響,它只是按自己的運行規律,年復一年地進行天道輪回,不會因為人們情緒的而發生變化。正所謂“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
只有順應天道,才能無往不利;違逆天道,只能萬事皆休。我們必須承認并且接受春、夏、秋、冬的存在,因為道是一切存在,不能也不會因人為的意志而改變。
就像我們不能因為討厭貪官,而殺盡貪官;不會因為大家都厭惡小偷,小偷就會消失。我們可以一如既往地討厭小偷和貪官,但卻不能不接受這種現象存在的現實。在這個層面來說,執著于“貪官這么壞為什么存在,為什么不全都死光”,就和“夏天這么熱為什么存在,為什么不能消滅夏天”一樣。
道是一切存在(資料圖 圖源網絡)
存在就是合理?
黑格爾有句話在中國流傳甚廣,人們對此一直爭論不休,不知如何才能給出最公允的評判:存在即合理。這句話歷來被誤解為:“只要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钡谴罅可罡形蚋嬖V我們,存在的不一定合理,相反地,合理的不一定存在。這種爭論本身意義并不大,因為“存在”和“合理”兩個詞的定義的模糊不清,才導致了每個人理解的不同。
我無意探尋黑格爾本人的真實想法,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位偉大的哲學家所說的“合理”,絕對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說的“合理”。我們日常生活中說的合理,多數情況下是“符合道理”。老百姓常說:“這人不講道理!币簿褪钦f這個人做的事情不合理,而我們所說的“道理”其實很通俗樸素,很多情況下并不是理性分析的結果,摻雜了很多人情世故的成分。
所以,“存在即合理”是一個哲學命題,在這里的“合理”,應該是合乎“理性”的意思。而理性又是什么定義呢?解釋的版本太多,我姑且妄言揣之:這里說的理性,是一種不受制于生活本身,而關注事物本身內在邏輯的思考,是不受實際情況限制的一種假設和推斷,分析和總結的思維模式。所以貪官存在、小偷存在、殺戮存在、邪惡存在……我們都不會同意這些存在是“合乎道理”的,而它們是“合乎理性”的。
如何明了事物的本質?
那這樣的理解到底有什么價值?這啟示我們要看到事物的實質,不能局限于一時的好壞對錯,往往被事物表面迷惑后,就會產生諸多執念,進而無法把握事物的本質。如同有一天,我們發現孩子很“懶惰”“調皮”“自私”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應該是責怪孩子,而是接納此時的現狀。但是多數父母往往發現這樣的變化后,非常憤怒,然后著急萬分,不知所措。
這是因為我們習慣性對這些不“合乎道理”的存在,總是持著一種拒絕和否定的態度,忽略了這些存在的本身意義,以及產生緣由。畢竟這世間有黑就有白,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惡。孩子有優點就會有缺點,人不可能是完美的,這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卻極易引發父母的焦慮和不安。很多父母總想著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這就是只求“合乎道理”的,堅決不允許任何不“合乎道理”的存在。這就割裂了事物本身的統一性,才讓我們的孩子不堪重負,壓力山大,苦不堪言。
這不就像只喜歡春夏,而不喜歡秋冬嗎?只喜歡轟轟烈烈的一時,卻不能認可平平淡淡的人生?擅自替孩子做出了對人生的判斷,不正是父母愚昧無知,專制獨裁的表現嗎?
我們要看清事物的本質(資料圖 圖源網絡)
社會中對“美”的執著追求
《道德經》有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當我們都認為“上名牌大學”是“美”的時候,都會認定除此之外的皆是“惡”,會瞧不起靠一技之長生存的勞動者,拼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上層人士”,享受所謂的“高端人生”,認為那才是眾人都追求的“美”。而實則是大錯特錯。當社會形成了統一的善惡美丑、成功與否的標準,就是禍亂生出的時候。人們會被社會形成的標準無形中裹挾前進,無一例外地選擇了所謂的“美”,正是“惡”的時候。
正所謂“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當大家對人生價值實現的看法單一,并且都認為功成名就就是“美”的時候,都認為“好小學造就好初中、好初中造就好高中、好高中造就好大學、好大學造就好工作、好工作造就好人生”的時候,反過來就說明社會的價值觀是最迷茫的時候!正是因為沒有思考的能力、勇氣和決心,才渾渾噩噩地選擇跟隨社會潮流,這種看起來的穩定和統一,實則是社會迷茫的表現。
多少父母并沒有思考孩子需要什么,甚至都沒有考慮清楚自己到底要想什么,就盲目跟風,毫無頭腦地在孩子身上投入大量精力、金錢、時間,換來的卻是孩子的反抗、反感,甚至是攻擊。辛辛苦苦一輩子,卻養出白眼狼。這正是因為為人父母者不明白世間萬物,本無高低上下之別,善惡美丑皆是人定,一味的要求“美”“好”“善”,起心動念一旦起于執,離正道遠矣!自然的就是最好的,任何多余的加工,皆是欲念驅使。孩子受到了父母強烈的不理性期待,被強迫施行背離正道的事情,自然身心俱疲,最后諸事皆休!
接納一切狀態 感悟初夏秋冬
究其根本,沒有端正對春夏秋冬之道的態度。正因為萬事萬物的產生都會其緣由和意義,我們才需要接納其本身的意義和緣由,但這不并代表我們認可甚至放縱錯誤的行為。所以當孩子出現問題,我們需要接納孩子此時的問題,因為問題產生有緣由,并且有價值和意義。每個問題都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不產生價值就離去。
因此,感悟春夏秋冬本身存在的意義,就是要接納一切存在的現狀,能不能解決是后話,前提是要先接納,不接納就會產生諸多不良情緒,或暴躁、或壓抑、或痛苦……而這些情緒本身是不必要的,并且會影響到對問題的判斷和處理。如果執迷于情緒,圖了一時發泄,定會因小失大。不僅僅是面對我們的孩子是如此,對于世間萬事萬物,我們都該以平常心去接納其本身的存在,這并不影響最后我們的抉擇和行為。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這世間的黑白、美丑、善惡……不過都是一陰一陽,而陰陽不是停滯不變的,是運動的,互相轉化的。
接納一切存在的現狀(資料圖 圖源網絡)
將世間萬物不加主觀的善惡喜好評判,能夠透過現象看到事物本質的陰陽,也正是開悟正道的伊始。陰陽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正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任何事物的陰陽二面都應存在,都會一直存在。重要的是我們從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去運用這兩面,發揮最大的價值。而對于它們本身的存在,我們一笑而過,無論是陽,還是陰,我們都欣然接納。春夏秋冬的存在,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天道啟示,古人以春為少陽、夏為老陽、秋為少陰、冬為老陰,正合此道。
那么,在接納萬事萬物陰陽二面的基礎上,我們又該如何去具體行事呢?(騰訊道學獨家稿件,編輯:陶然)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陳明靈)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