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病以懂病為先,養生以不傷為本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18 瀏覽次數:次
文/范傲
當今社會,“人氣最旺”的不外乎兩種地方,一種是宗教場所,另一種則為醫院。然二者又有區別,即宗教場所古來就很有“人氣”,而醫院的“興旺”經歷了一個發展的過程。在中國社會,去宗教場所的人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以信仰寄托為主體;另一種以“治病去災”為主體。這里說的治病的“病”或是心病,或是“家病”,或是“其他病”,即可為肉體病,也可為非肉體病。
病癥(資料圖 圖源網絡)
總之,世間醫院醫生解決不了的,人們都交給宗教去辦。同樣在中國社會中,去醫院的人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為體檢,屬預防檢查性質;一種為治病,屬于治病去病性質。當然,也就是治病而已。
一、病有哪些種類
。何矬w發生不健康的現象稱之為病。物體不單指人,可以是社會;可以是人或其他生物的形體、精神;可以是電子或機械類故障;也可以是人的“承負病”“三業病”等。就目前來看,構成物體或人得病的幾大塊分別為:
食品健康。杭词称沸l生問題或因不健康飲食所導致的。
社會自然。杭瓷鐣┝Α⑦`法犯罪等社會問題以及水資源短缺、空氣污染,植被荒漠化、溫室效應等自然問題;
欲望貪婪。杭催^分釋放或索取物質以及精神上的一些不健康欲望所帶來的心理、生理、“道德”疾病等;
業力報應。杭慈说囊蚬胸摶蛏砜谛娜龢I所帶來的病。
總之病可以使它的承載體不健康,反之承載體不健康后也會產生“它”。
二、有病要治嗎
自古以來人們便受其影響,它可大可小,可生可殺,可一可眾,可頑可輕。個人的嚴重病甚至會死,流傳成傳染病會使更多人死或受害,如瘟疫就是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社會因它而動亂,百姓因它而痛苦。
同樣,社會不正風氣也是“病”,通稱為社會病。古代某些時段的上層社會“歌舞升平,貪花戀酒,不務正業”是一種社會病;現代的誠信減弱,道德減弱,“見利勇為”等也是一種社會病。
社會不正之風是病(資料圖 圖源網絡)
有病怎么辦?用句現代網絡流行語來說,“有病你得治,別放棄治療”。樸實真切的話語道出了有病得治的人生真諦。但我們不免產生疑問,有病真需要治嗎?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普遍現象就是現代人們生病后就會很“智慧”的找到醫院,按照慣例吃藥、打針、甚至手術等,F代醫學可謂是相當發達,無數種藥物對抗著無數種病,多種藥物對抗同一種病。
藥物作為“治”病的“專家”和病癥展開特殊的較量,然而我們卻看到一場“很有趣”的“戰役”:無論藥物如何發達,醫療技術如何強大,病總是處于“主攻狀態”,而藥卻總是處于“被動防守狀態”。最可觀的就是“打個平手”,即病被預防或“治愈”了;不可觀的就是“藥的防守被突破了”,即根本治不了這種病,或者“病集團”研發出新的“產品”,而“藥物部”卻沒有相對應的“政策”下達。
就這樣病與藥的“軍事競賽”在不知不覺中拉開帷幕,而作為犧牲品的“人”和“錢”可謂損失慘重。同樣,人的物質精神世界,社會的安定和諧等都淪為了“社會病”“人病”的“犧牲品”。不可否認,藥確實在努力治愈著病,保護著人與社會。也不可否認,“病”還在生長,甚至壯大。
三、“治”病為何不“愈”
治“病”首選當是“藥”,這是有一定道理的。這里所說的“病”包括社會、自然、人身心等多種不同的病,這里所談的“藥”也就包括社會、自然、人身心等不同的藥。藥物治療是很重要的手段,但最重要的我認為還是預防治療,即從根本上杜絕病的產生。“消滅敵人于萌芽之間,總比敵人攻城了再去消滅要好的多”。中國有這樣一句古話流傳在中醫和患者之間,即“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這句話來源于《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大體意思為“圣人不治已經生的病,而是治療未生的;不治已經發生的動亂,而是將動亂消滅于萌芽中”。這是一種很智慧的手段。
將病癥扼殺在萌芽之中(資料圖 圖源網絡)
病已經產生了,再去治療即使治好了,病也會對人的身體或精神產生一定的影響或后果。而把身體保養的健康,使人不會得病,從根本上杜絕,那么人的身體或精神在保證健康的同時亦不會受到破壞。這是很機智的選擇,這不光對人有效,對其他物體事物也都有效。
在《太上老君說百病崇百藥經》中,也說到了防病的重要性!袄暇唬骸葹慕怆y,不如防之為易;療疾治病,不如備之為吉。今人見背,不務防之而務救之,不務備之而務藥之。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壽命。是以圣人求福于未兆,絕禍于未有。蓋災生于稍稍,病起于微微。人以小善為無益,故不肯為;以小惡為無損,故不肯改。小善不積,大德不成;小惡不止,以成大罪。故摘出其要,使知其所生焉,乃百病者也。’”
有災有難以及現實中的種種不和諧都是因為沒有將“病”消滅于萌芽中而導致。“有身者不能全壽命”就是“不務防之而務救”“不務備之而務藥”的結果。所以老君爺提出一個重要的去禍防病理論,這對人和社會都有指導作用。老君爺說“圣人求福于未兆,絕禍于未有”,在萌芽的時候就將事物的趨勢所掌握,從而就能夠在“病”沒產生時將“病”治愈。
四、為什么要治病
治病是物體衛生的重要方式,也就是既要保證生命的正常生存與生長,也要保持生命在正;顒拥耐瑫r能夠健康的生存生長。所以健康很重要。而祛病是保持身體健康,身心快樂,幸福生活的一個基本方法。
道教對“病”有自己的看法,這種看法的形成源于道教對生的追求。道教對于“生命的健康生存”是非常重視的,而祛病是長生的關鍵之一。道人追求的修道長生、得道久視、證圣成仙就是對高質量生命體即“道體生命”的追求和實踐。萬古長存不滅為道,所以得道后的逍遙、自在、清靜無為都是高質量生命體的一種存在表現。人想成就自己,健康是第一步。道教的導引,吐納,食氣,內外丹等都是成仙的路徑,而這些路徑最初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是“疾病去除,身體健康”。病體不除會影響修道人的成就,也會使常人不盡天年而喪生。
教內人士治病(資料圖 圖源網絡)
《太平經》言:“身能自除其疾病,各竟其天年……而身有疾病,被災不能祓去,或夭年而死!辈粌H如此,疾病也是引起“惡事”的原因,是走向邪惡道路的“導火索”!短浇洝费裕骸凹膊」砦镎,乃邪惡之階路也,賊殺良民之盜賊也!彼詳喑T惡就是在護生和保命,無論道人或是常人,也都要祛病愛命。因為生是合于大道的,是最善的:“人最善者,莫能常欲樂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由此可見,祛病是善的,是保生護命的,是斷除惡的,也是盡天年修大道的基礎所在。
五、如何祛病
身要動靜養,心要修善根。三業常有善,自得無病身。
“身要動靜養”,也就是說對于形體的保養和愛護需要動功和靜功兩種方式。動功和靜功的配合可以使人的形體和精神都得到健康。動功如“十二段錦”“太極拳”“六字訣”或其他內家拳以及日常有氧、養生運動等。
十二段錦太極拳等是通過肢體的合理運動達到對肢體的調養;“叩齒”“鳴天鼓”六字訣等是通過行氣、吐納、健齒、護耳以達到對身體的養生作用。養生運動使得身體氣血通暢,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達到健康強化,這對人保證生命健康,養護生命是很重要的。大家可以學習道教的跪拜方法,道教叩拜禮神禮儀即是養生的一種方法。道教叩拜講究三拜九叩,八十一化,男跪一大片女跪一條線,這既是朝禮祖師,又是一種養生的技巧。養生方法可以總結為:
跪拜肺經血行下,俯大腸經護乾宮。
陽明胃經隨起動,足太陰脾緊夾空。
手少陰心和太陰,太陽小腸也拉動。
太陽膀胱同泥丸,少陰腎經動起升。
心包三焦和肝膽,任督二脈全功成。
當我們叩頭禮神以后,我們兩臂的,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在這兩臂打開跪在拜墊上叩拜的時候,這些經絡就會被拉動帶動。
道教的叩拜要向金蟾俯臥一樣,所以這兩臂一定要打開鋪開,雙臂打開之后就會起到抻筋拔骨的效果。兩臂打開后對于人的頸椎就是個支撐點。兩臂支撐著頸椎,長時間堅持會有酸脹感,酸脹感即經脈不通所導致的。堅持叩拜,堅持禮神朝拜祖師,那上身的經絡就會隨著叩拜次數的增多而打通。
道教叩拜(資料圖 圖源網絡)
還有就是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在跪拜時候,這些經絡也都被拉伸打開。這個時候經絡真氣開始流通,起到養生的效果。并且這兩腿劈開跪在拜墊上時,其實就是兩個支撐點,將我們的脊柱督脈支撐起來。對人的脊柱是個拉伸牽引,能夠正人的脊柱。兩臂支撐頸椎,兩腿支撐腰椎脊椎,這就把人身中的“大梁”支撐起來了,這對于人的養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說道教的修行無時無刻都在秉承著養生、愛生的主旨和理念。
另外道教的打坐靜修,對心靈的養護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而從心中將“病根”去除也尤為重要。欲望病,對環境的破壞病以及承負三業病,都與心有直接的關系,對心的凈化和對心根的澄凈是祛病的一大關鍵。
懺悔也可以為自己祛病,行善積德也是祛病的方法。
病有很多,相對應的藥物也是很多。治療很重要,防御疾病和斷除疾病的根源也很重要。大家在日常養生中,記住“求福于未兆,絕禍于未有”,將預防工作做好,再配合日常的動靜功練養和心性的培養與道德修養等就能更有效的防御疾病和治療疾病。這對人和社會的健康都是很重要的。
六、祛病經典
道教的養生方法種類很多,如上述提到“導引,行氣,吐納,服食,辟谷,動功,內外丹”等等。讀者可根據自己所需來查找資料或尋師學習。按道經所說的方法去做,不但對個人或是集體乃至于社會的健康和諧起到很好的積極意義,同時對人道德修養、文化素養的提高也有積極的作用。
道教養生(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下錄道教修真祛病歌,愿讀者持誦并行,力所能及地做好每一件善功,去除疾病而得到健康幸福長壽之福報。
欲修真,先去病,渾身無病方延命;若還有病不肯除,猶如瞎子跳坑井。
有恩愛,有俗緣,身不由主被絆牽;一刀兩斷無掛礙,方能脫灑登法船。
高傲心,最害事,有己無人自夸自;縱有明人在眼前,怎肯與爾露一字。
性兒燥,氣不平,磕著撞著起無明;大火燒身難禁止,七竅冒煙耗元精。
嫉妒心,傷天理,見人好事即不喜;面是心非藏陰毒,終亦必亡而已矣。
既吝嗇,又貪圖,枉與錢財作仆奴;堆金積玉如山岳,買的閻君不喚乎?
嗔恨心,至毒惡,記人小怨如結索;累年積月不能忘,怎得超俗扭斗杓。
喜奉承,惡直言,金石良藥反成冤;不知改過與遷善,隨心任性怎出樊。
愛安閑,怕辛苦,懶惰怠懈莫修補;只說惜氣養精神,那曉勤勞還太古。
圖飽暖,怕饑寒,為衣為食打算盤;養其小體失大體,一世不能出泥灘。
說是非,論長短,聰明外用將人管;招災取禍惹嫌疑,何如返照自過款。
恃才智,不低頭,妄猜私議亂搜求;怎曉虛心能受益,自滿終久取愆尤。
不老實,多詭詐,一言一語皆虛假;暗藏盜心不虔誠,誰肯洩露真造化。
不修行,不積功,妄想平地上天宮;自古多少成真客,那個不是大德翁。
念不堅,志不久,半途而廢獨出丑;終以全始方到佳,有始無終怎得手。
不能弱,只好強,專在人前現才長;孰知大巧若大拙,無咎無譽是良方。
覓緣法,受供養,挪賬累債不自想;無功享祿如何消,來生決入業障網。
看經書,不細心,隔靴瘙癢外皮尋;深入理窟方有造,淘去石沙始見金。
怕窮理,想口訣,片言只語要通徹;邪正罔分聽梆聲,無怪身上胡扭捏。
才入道,稱修行,學些功夫哄愚盲;不知誤人還誤己,昏昏到老無一成。
不本分,形跡怪,裝模作樣人前賣;如此舉止望修仙,怎能近的真法界。
既學道,不遵師,陽奉陰違欲何之;一句重話不能受,日久反出毀謗詞。
貪美味,喜糟酒,借言酒肉穿腸走;耗散精氣昧本心,暗里喪了滋生母。
夜安臥,晝閑游,只圖自在度春秋;性命大事如兒戲,年滿月盡何處投。
以上病,盡苦惱,必須條條一齊掃;若有一條未除根,隔紙乾坤難尋討。
勸志士,再三思,大道豈是等閑知;若非脫俗男兒漢,如何見的未生時。
真學人,必誠敬,內外無辜乾乾凈;朝斯夕斯念頭牢,腳踏實地步步正。
仙真眼,最高明,學人好歹認的清;果是道門超群格,方指火候并工程。
先學人,再問道,學成學人可深造;莫愁天機難得知,苦盡自有人來告。
人來告,病始無,才是真正大丈夫;謹遵師訣勇猛進,終久得個太極圖。
病對于人的影響是消極的,同時對社會民族和國家的影響也是消極的。健康快樂的生活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人在防御和治療自身病癥的同時,對自然、天地、社會的尊重和保護也是很重要的。培養好的品質與素養,健康自己的身心與本真。養生祛病,要從日常做起,從內心與外行德點滴做起。愿福佑人間,國安民樂。
人生路上事情多,修道路上處處魔。先將祛病為大事,健康長壽人人得。但行好事做善果,莫問前程福自多,祛病養生第一步,愛身愛命享福河。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范傲。)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