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在國外的流傳 十九世紀初歐洲掀起道經研究熱潮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17 瀏覽次數:次
文/鄭天星
《道藏》是一部大型道教文獻典籍的結集,內容涉及道教各個方面,包括理論、歷史、組織、教派,也相當多地包含了《易學》、醫藥學、養生學、哲學、地理學等,還保留了《道德經》、《南華經》、《淮南子》等各種版本,為道教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每個道教研究者都離不開它,否則寸步難行。在國外的道教研究中,《道藏》研究占有重要地位。在研究道教經典方面,國外漢學家取材于兩個方面:一是《道藏》本身,被國外學者稱為原始資料;二是《道藏》以外的道教資料,外國學者著眼于敦煌經卷、碑銘文字和實地調查。
《中華道藏》(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一、《道藏》首現巴黎
據法籍德裔漢學家安娜·賽德爾(Anna Sei-del,1938~1991)在絕筆之作《西方道教研究編年史(1950~1990)》(Chronicle of Taoist Studies in theWest,1950~1990)中的第三部分《文獻》中指出:“1910年前后,巴黎國家圖書館得到兩套(印于1598年)殘缺的明代正統《道藏》(《大明道藏經》,1444~1445年印),這是最后一次奉皇帝之令在中國收集并刊刻(木刻)的道藏(沙畹,1912)。這部《大明道藏經》及其續編——印于萬歷年間(1607年)的《續道藏經》,構成了最廣泛也是最可靠的道教研究文獻。對這些文獻的研究在中國曾被忽略。直至1911年,才有一位對《道藏》的宗教內容感興趣的中國學者(這里指劉師培,1884~1919——引者)首次發表了《讀道藏記》,而同一年載遂良神父(Father Leo Wieger,1911)已用法文擬定了第一份《道藏》目錄,沙畹(1913、1919)和伯希和(1913)研究并翻譯了帶回巴黎的道經。”
巴黎國家圖書館(資料圖 圖源網絡)
二、《道藏》的傳承“命途多舛”
《正統道藏》刊成后,在明清兩代曾多次印刷,頒賜各地道教宮觀。光緒庚子年(1900)八國聯軍侵入北京,《道藏》經版悉遭焚毀。各地宮觀所藏的《道藏》印本,也因戰亂災禍而存者甚少,北京白云觀原藏有明代印制的《道藏》,這是一部迄今能夠見到的惟一保存完好的明代《道藏》。
賽德爾又指出:“1926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將藏于白云觀的經折本《道藏》以攝影石影術復制并出版。要不是中國、日本和西方學者都有條件使用這一版本的《道藏》,馬伯樂對中國文化中有關道教諸方面的研究以及后來的一切發現恐怕都難以問世。”
著名道學研究者施舟人教授(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三、高價阻擋不了學界研究熱潮掀起
“道士”學者、原法籍荷蘭漢學家施博爾(Kristofer Schipper)在回答臺灣《光華畫報》雜志社記者王家鳳女士問話時,曾談到《道藏》問題。他說:“民國十五年,上海涵芬樓翻印了幾百部明版《道藏》,價錢很貴,當時一般中國大學買不起,結果大部分被日本、歐美學術界買走了。那時候,道藏被研究出來的還不到百分之十,日本、法國……很多人研究,才愈來愈多人注意”。(引自王家鳳、李光真著:《當西方遇見東方》(When West MeetsEast),臺北光華雜志社,1980年8月版,第144頁)
道經總集從此公開于世,由道觀流向社會。當時每部實價八百銀圓,確實很貴。“明清二代,頒賜各處道觀《道藏》甚多,以屢經兵焚,見存者寥寥可數,《道藏經》道成秘笈。及北京白云觀《道藏》影印于世,學者始得讀《正統道藏》及《萬歷續道藏》矣”。(引自陳國符:《道藏源流考》,1963年版,上冊第182頁)
翁獨健(1906~1986)編《道藏子目引得》,1935年由哈佛燕京學社在北平出版,為西方漢學常用的道藏檢索工具書,被譯作Havard-YenchingIndex Number of Texts in Tao-tsang,影響甚廣。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全書內容分為“分類引得”、“經名引得”、“撰人引得”、“史傳引得”。這部著作依據明正統道藏和萬歷續道藏,還有元人的《道藏闕經目錄》和清末編成的《道藏輯要》,編制精審,資料獨詳,是一部手邊必備工具書。
多版本《道藏》陸續出版(資料圖 圖源網絡)
四、多版本《道藏》出版,道學研究愈發火熱
接下來就是已故道藏史家陳國符(1912~2000)教授所著《道藏源流考》,在西方稱為Studiesin the Evolution of the Taoist Canon。1949年中華書局出了第一版,1963年出增訂版,1986年第二次印刷。作者在增訂版序中指出:“初版印刷錯誤頗多,茲悉更正”。1983年臺北明文書局出版了其《道藏源流續考》。
臺灣藝文印書館早在1962年,隨后在1977年縮印《道藏》,改為36開本60冊。同年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縮印《道藏》,編為16開本60冊,此本增輯了部分藏外道書。日本學者野口鐵郎和松本浩一合寫的《最近日本的道教研究》一文中指出:“如眾所知,臺灣的藝文印書館和新文豐出版公司把《道藏》加以影印出版,使研究者得以簡單購得,是促進道教研究的最大原因”。(引自臺灣道教會臺南支會《道教學探索》第貳號,1988年版,第401頁)
1986年日本株式會社中文出版縮印《道藏》,編為16開本30冊。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三家聯合影印《道藏》作了適當的補缺和訂正。《道藏題要》系任繼愈和鐘肇鵬主持的道藏檢索工具書,1991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在西方流傳甚廣,被譯作Synopsis of the Taoist Ca-non(Tao-tsang ti-yao)。這是一部匯集道經并論及有關典籍的大叢書,明《正統道藏》和《萬歷續道藏》共收書籍1473種(共5485卷)。該《提要》對每一種書內容都作了簡明扼要的介紹,對作者不詳的書籍,盡可能指出其時代斷限。《提要》后還附有《道藏》各書編撰人簡介、《正續道藏經目錄》及《道藏》書名與編撰人索引。這本書是閱讀《道藏》的門徑和檢索工具書。本書中有些不足之處,已在1995年版胡孚琛主編的《中國道教大辭典》中有所改正。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