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鬼神的老子,為何成為道教教主?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16 瀏覽次數:次
文/贠培基
《老子》這部哲學論著,古往今來,版本繁多,各家注釋解譯之數量更是汗牛充棟。近年不少著者以注解、解譯或評點的方式出了許多書,就其見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中《老子》對待鬼神的態度如何?這是本文將要探討的問題。
老子(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一、道教為何選老子做教主
道教的鬼神觀
《老子》又名《道德經》。道教的最高信仰是“道”,老子被奉為道教教主,《道德經》成為道教最高經典,道教還稱《道德經》為《道德真經》,對八十一章的每章標有兩個字的章名,每章內容的首句是“太上曰”三字,因為道教把老子神化為“太上老君”。道教信仰神仙,崇拜鬼神,而老子不信鬼神,道教對此有明確表述。
《道德經》(資料圖 圖源網絡)
田誠陽道長說:“道教除了以神仙信仰為特征之外,同時還信仰老子之道,因此道教的信仰似乎是一種交叉信仰,這一點是道教與其它宗教的不同之處。”已故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陳攖寧先生,把老子不信鬼神說得更為直截了當。陳攖寧先生說:“張道陵創教,……墨子崇拜鬼神,老子不信鬼神,張道陵偏看重了不信鬼神的老子……老子雖不信鬼神,但同時又承認鬼神的存在,并不是極端的無神論者。”
由田誠陽道長和已故陳攖寧先生的論述可知,道教認為,老子不信鬼神,但承認鬼神的存在;老子是無神論者,但不是極端的無神論者。
老子被神化為“太上老君”
趁此需要順便說明白,道教為什么要以不信鬼神的老子作教主。據上面兩位道教人士的說法,是道教創教時的客觀形勢造成。道家學說遠溯黃帝,黃老之學曾成為道家的代名詞,道教奉老子為道教教主,而不立黃帝為教主,是因為儒家“敬天法祖”,黃帝為儒家“三皇五帝”之中的一位先祖。另外,孔子“問禮于老子”,可以說孔子是老子的學生。墨子崇拜鬼神,當時也是弟子滿天下,但受儒家的排斥,墨子的名氣低落。于是道教奉老子為教主,神化老子為“太上老君”,借助老子的身份,使道教的創立處于更高又有利的地位。(騰訊道學獨家稿件)
二、老子否定鬼神的存在
“神無一靈,將恐歇”
老子所處的時代,官方對鬼神的祭祀和崇拜相當重視。老子對鬼神問題沒有采取回避,而是直面應對。老子不是承認鬼神,老子不但不信鬼神,而且否定鬼神的存在。
鬼神到底存不存在?(資料圖 圖源網絡)
神字在《老子》第六、二十九、三十九、六十這四章中出現,鬼字只在《老子》第六十章神字出現的同時出現。在這四章中,第二十九章只出現一個神字,說:“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神字在這里只是神圣的意思,與鬼神無關。
第六章也出現了一個神字,說:“谷神不死,是謂玄牝!薄肮壬癫凰馈痹诮饾骶幍摹独献忧f子全注全譯典藏本》中《老子》第六章注釋說:“谷神不死:‘谷神’在借喻為‘道’,形容‘道’像山谷一樣虛空博大。不死:比喻‘ 道’的變化不停竭!睂Α 谷神”作這樣的注釋是貼切的。
《老子》第二十五章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薄肮壬瘛碑斎徊皇浅匀涣Φ墓砩瘛H绻肮壬瘛敝腹砩竦纳瘢窈退缆撓翟谝黄穑駮琅c不死也就不是鬼神的神了。
第三十九章出現兩個神字,是這樣說的,“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庇终f:“神無一靈,將恐歇。”這一章的神字,顯然是指當時官方信奉和祭祀的神。而神卻被排在天地萬物以及侯王的行列之中,并且神只有得“道生一”的“一”才會有靈,神怎么會同夫地萬物以及侯王一樣“得一”呢!所以神不具有超自然之力,沒有主宰萬物的能耐,沒有靈性。神不靈了,就消失。神的存在被否定了。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第六十章同時出現了鬼字和神字,這一章道:“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對這段話由字面理解,只要“以道蒞天下”,鬼就沒有神通了,
鬼神不靈了,鬼神不再有所作為,自然不會傷人。對這段話,陳忠先生的評點是:“‘其鬼不神’,其鬼是指上文之天下之鬼,不神是說沒有神通,其鬼老子實是指那些仗持圣人(統治者)而殘害百姓的官吏而言,下文‘圣人亦不傷人也’實是為‘其鬼’所做的注腳,有誰可以仗持圣人而害人,惟官吏耳!老子以圣人指統治者,以鬼怪指官吏,實具有極大的諷刺當時社會的意味。
老子說“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是以無神論的思想論述鬼神。指出當權者只要以“道”主政,鬼神就不靈了,祈求鬼神是沒有用的。真正的鬼神是存在于人間人為的鬼神,從而否定了真實鬼神的存在。
三、老子的“道”呈現唯物主義思想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原
《老子》第二十五章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梢詾樘煜履。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這一段論述指出,“道”是“物”混沌而成,“道”在天地生成以前就已經存在,“道”是天地萬物的母體,“道”是天地萬物的本原,“道”是“物”不是物外的其它,可見老子的“道”的立場、觀點是唯物主義。
道法自然(資料圖 圖源網絡)
《老子》第四章說:“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這段論述中之“帝”,無疑是指儒家《尚書》內反復提及的天被人格化、擬人化的上帝,基督教傳進十國用上帝作為至高的惟一神。這段論述指出,道是天地萬物的祖宗,道在上帝之先也同樣是上帝的祖宗。在此,老子“道”哲理,使現代的神創論與智能設計論無立錐之地。(騰訊道學獨家稿件)
道對萬物不據為己有
任繼愈先生對《老子》第四章的點評很有分量,任繼愈先生說:“子產說‘天道遠,人道邇’,但是子產還沒有從理論上,從哲學世界觀的高度給宗教、上帝、鬼神以根本性打擊。最多不過是一種存疑主義,——和孔子的‘敬鬼神而遠之’差不多。而且對‘上帝’,不論《詩經》《左傳》《國語》都沒有人敢否認它的存在,也沒有人敢于貶低它的至高無上的地位。——老子的哲學,其光輝、前無古人的地方恰恰在這里,他說天地不過是天空和大地;他說道是萬物的祖宗,上帝也不例外!
《老子》第五十一章說:“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边@里的哲理是道生萬物,養育萬物,保護萬物,萬物的形成和發展以自己的本性順其自然,排除了超自然之力或意志。道存在于萬物之內, 但是道對萬物不有、不恃、不宰,尤其道對萬物不據為己有、不主宰,說明道沒有鬼神和上帝的任何味道。
四、《老子》鬼神觀的歷史地位
《老子》成書年代說法不一,但在先秦諸子百家中,《老子》否定鬼神存在的思想無疑是領先的。老子被奉為道教教主,被神化為太上老君,那是后人的事。
老子站在唯物主義立場上,闡發的鬼神觀思想是堅定的。《老子》八十一章沒有給所謂真正的鬼神留一點位置,老子不只是不信鬼神,老子以其深奧的哲理否定了鬼神的存在。這一哲理,以它出現年代的久遠,和它立場、觀點的鮮明, 在歷史長河中有著重要地位。
(騰訊道學獨家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選自選自《科學與無神論》2013年第5期總第85期,作者贠培基,原文題目為《的無神論思想淺見》。)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