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天師為何禁止道士學星相?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16 瀏覽次數:次
文/萬景元
在我們印象當中,道士都會掐掐算算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風水算命、醫卜星相都會一些。尤其是正一道士,更是法術高超,技術一流。然而,在祖天師立教之初,卻有明確規定,天師道的道士是不得學習天文星相之類知識的。
道士占卜(資料圖 圖源網絡)
盟威清約:百事不卜日問時 任心而行 無所避就
《陸先生道門科略》云:“盟威法:師不受錢,神不飲食,謂之清約。治病不針灸湯藥,唯服符飲水,首罪改行,章奏而已。居宅安冢,移徙動止,百事不卜日問時,任心而行,無所避就,謂約。千精萬靈,一切神祇,皆所廢棄,臨奉老君三師,謂之正教。”
白彬先生在《吳晉南朝買地券、名刺和衣物疏的道教考古研究》一文中,有一道徐副的鎮墓券,徐副是天師道的信徒,其鎮墓券中說到:“遵奉太上諸君丈人道法。不敢選時擇日,不避地下禁忌,道行正真,不問龜筮。”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天師道的信徒是不問龜筮的。
同樣在后來老君降授的針對祭酒、道士的《老君百八十戒》里面也規定道士、祭酒“不得為人圖山立冢宅起屋”。又說“不得上知星文,卜相天時。”這些種種規定,其實都是在重申盟威清約。《陸先生道門科略》也說:“書是圖占、冢宅、地基、堪輿、兇咎之屬,須上章驅除。乃復有歷,揀日擇時,愚僻轉甚,正科所明,永不肯從,法之所禁,而競尊用,背真向偽,謂之倒也。”足見天師創教的時候,是反對道士學習卜筮、星相的。而奉道之民,在建造房屋、修造墳塋、婚娶、開張等等事情的時候,也是不問龜筮,不選時擇日的。
天師為何會做這樣的規定?
有人會覺得奇怪,何以祖天師會做出這樣的規定呢?
王充《論衡·譏日篇》云:“世俗既信歲時,而又信日。舉事若病死災患,大則謂之犯觸歲月,小則謂之不避日禁。歲月之傳既用,日禁之書亦行。世俗之人,委心信之,辯論之士,亦不能定。是以世人舉事,不考于心而合于日,不參于義而致于時。”由于五行、卦氣、讖緯學說的盛行,東漢時期朝野都非常迷信。百姓做什么事情,都要看日子,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擇日。但是擇日的書,各家所說非一,沒有一定的標準。百姓又十分相信這些,以至于做事情,不是根據理性來判斷,不考慮客觀實際,而是以擇日為準。
而巴蜀地區,又有著較為深厚的民間信仰,百姓淫祀鬼神。再加上后來興起的擇日,百姓惶恐。“舉事曰兇,人畏兇有效;曰吉,人冀吉有驗。禍福自至,則述前之吉兇以相戒懼。此日禁所以累世不疑,惑者所以連年不悟也。”(出自《論衡》)下葬、屠宰、播種、開張、奠基、婚娶、治病、裁衣、安床、作灶等等,都要擇日。
民間有婚娶占卜的習俗(資料圖 圖源網絡)
而有些端公、術士,也借此擾民,恐嚇百姓,強求錢財和飲食。《陸先生道門科略》中就反映了這種情況,說:“男稱將軍,女稱夫人,導從鬼兵,軍行師止,游放天地,擅行威福,責人廟舍,求人饗祠,擾亂人民,宰殺三牲,費用萬計,傾財竭產,不蒙其佑,反受其患,枉死橫夭,不可稱數。”這些鬼兵惑亂百姓,破人家產。蠱惑百姓把牛羊豬,都拿來殺掉,作為淫祀的供品,影響了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百姓事之,不僅不能蒙福,反而受其禍害。
所以“道以漢安元年五月一日,于蜀郡臨叩縣渠停赤石城造出正一盟威之道,與天地券要,立二十四治,分布玄元始氣治民。”(出自《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老君于漢安元年,授予天師正一盟威之道,以教化百姓。而正一盟威道之外的其他信仰,被一概否定,使民不淫祀其他鬼神,改奉老君所授之正教。“千精萬靈,一切神祇,皆所廢棄,臨奉老君三師,謂之正教。”同時規定“師不受錢,神不飲食。”杜絕假借祭祀和祈福的名義索取食物、錢財的行為,以安百姓。
天師道的創立是偉大的宗教改革
當然,這樣的改革運動,無疑觸及了當時巴蜀地區原有的民間巫師的利益,所以遭到了強烈的反抗。據《漢天師世家》云:“漢安二年七月一日,登青城山。山有鬼城,鬼市,鬼眾,分為八部,日為民害,各有鬼帥領之。及至,鬼帥率其屬,迎敵天師。以丹筆書空,鬼眾立仆,招之復起,或反風而火焚,或揭日而霧散,限以泰山,壓以巨石,鬼物哀號乞命,請受約束。遂命俱會于青城黃帝壇下,使人處陽明,鬼處幽暗。”《漢天師世家》是明朝編纂的,根據此書記載,祖天師登青城山,大戰鬼帥,正法宣揚。與鬼盟誓,使鬼處陰暗,人處陽明。從此鬼帥不再禍害人間,天下太平矣。這段文字其實是反映了,當時天師和當地原有民俗信仰的奉行者之間的斗爭。也就是《陸先生道門科略》里提到的鬼卒擾亂百姓,后來被天師收編的事情。
修道人(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三天內解經》云:“民人唯聽五臘吉日祠家親宗祖父母,二月八月祠祀社灶。自非三天正法,諸天真道,皆為故氣。”也就是《陸先生道門科略》所謂的“千精萬靈,一切神祇,皆所廢棄,臨奉老君三師,謂之正教。”同樣,天師道對自己的徒眾的要求也是很嚴格的,所以才有盟威清約里的“神不飲食,師不受錢”的規定。
當年天師設教,對于巴蜀地區的原有信仰進行了革新,是造福當地百姓的好事情。所以“化民百日,萬戶人來如云。”“民夷便樂之”,受到了當地各族人民的擁護。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作者萬景元,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