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心立志除塵埃 虔心持戒悟道來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15 瀏覽次數:次
文/馮至玄
金書玉笈,為入道之門墻。何為金書玉笈?金書玉笈乃上圣之經典。師傳曰:“道無經不傳,經無師不明。”是以:無經何以入道,無經何以明理。經者,修行人,必修之功課。功課者,課自己之功夫,修自身之大道。不讀經典何以弘道利生?不讀經典何以能夠培元養和?下面小道談下從《太上玄門功課經序》中得到的一些感悟。
太上玄門功課經(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一、樹立大志
大道者必歷經千劫萬難
仙道貴生,鬼道貴終。修行人,好生惡死,以超脫了道,登神仙門戶。言及神仙,人人具愛,然蕓蕓眾生,孽海茫茫,從古及今,縱觀世間,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鳳毛麟角。何以?昔玄帝爺拋太子之位,乃至一國之榮,為修行割袍化山,斬山成崖,其母落淚成劍河,祖師誓不回頭,一心為道,苦修多年,道經了然于胸,倒背如流,可始終難以成仙,日復日,年復年。
祖師沮喪萬分,漸生退悔之心。路遇斗姥鐵杵磨針,方悟功課未足不應退悔。武當山上修行四十二年方了道。呂祖未成道時,十年寒窗苦讀,只為功成名就,以為光宗耀祖,幸遇鐘祖,黃粱一夢,方知功名利祿皆是虛妄,人生在世夢一場,隨后舍妄求真,成就百世身。
玄帝觀(資料圖 圖源網絡)
馬祖富甲一方,舍盡半州家財而入道,孫祖絕代姿容為修行毅然潑油毀容。邱祖侍奉重陽祖師三十年而未沐一言,修行路上七死七生,潘溪六年龍門七載,終成天仙狀元。
經典所述歷代祖師哪個不是千劫萬難,歷盡苦辛方成大道。常言道:“金誠所至。金石為開。”黃元吉祖師在《樂育堂語錄》中開篇便講:“凡人欲學一事,必先見明道理,立定腳根,一眼看定,一手拿定,不做到極處不休。如此力量,方能了得一件事,縱不能造其巔,亦不至半途而廢,為不足輕重之人。凡事有然,又何況性命之學哉!”
自心立志除塵埃 出世凡情逆轉來
王常月祖師在龍門心法中亦言:“戒子志心聽我說,立志能將生死脫。先須受苦制身心,苦盡甜來死復活。自心立志除塵埃,出世凡情逆轉來。”其可見,修行人,首先當樹立大志。遠大的志向是指引我們修行路上的一盞明燈,沒有明燈的指引,隨著出家日久,經書千篇一律,枯燥無味,大道難期,日漸懈怠。久而久之,難免疑惑,迷失方向,道心失守。
自古有言“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救苦經中,救苦天尊在救拔諸罪魂后,放出了六天魔王,以亂大道。唯有歷經千魔萬難道心不改者,其心最堅,終能成就。如若心性飄忽不定,必為魔所亂,墮入輪回實難超脫,與大道失之交臂,再想得遇機緣,又不知要經歷多少世。
所以北斗經言:“人身難得,中土難生。假使得生,正法難遇,多迷真道,多入邪宗,多種罪根,多肆巧詐,多咨淫殺,多好群情,多縱貪嗔,多沉地獄,多失人身,如此等緣,眾生不悟,不知正道,迷惑者多。”因此既有機緣得遇大道,實乃是前世萬劫福緣才有幸相遇。
修行人立定大志,坎坷荊棘不偏不倚,修德鬼神欽,磨得魔來護,方不負人身之難得,祖師之庇護。大道亦不遠人,只在赤子之心。
二、虔心持戒
持戒 修道持身之規范
戒律說:“學道之士莫不持戒精虔以積累功行。”故左仙公云:“學道不修齋戒亦徒勞山林矣”。夫戒者,戒諸惡行也。故不持戒,道無由得。自清初王常月祖師復開壇演戒,刪繁就簡,傳初真戒若干,中極戒若干,天仙大戒若干,定為律壇楷模,簡而明,備而賅,是故三百余年來,一直為教內弟子修道持身之規范,積功累行之徑路。益善止惡,皈真舍妄,莫不由此漸進而頓悟。”
道教戒律(資料圖 圖源網絡)
有道是知易行難,清規戒律可倒背如流,然不知持戒之根本,也難行持之真誠。出行之初,難免忘怠,美味當前,貪食一口,言是小事,孰不知報恩經中言:“休貪禽獸肉,箸下惹冤魂”。天香國色,動之一心,雖無邪行,意業已種。
敬三寶 悟修行
救苦經云:“諸罪魂輩,皆因前生不敬三寶,不悟修行,妄認塵軀迷失本性,由此三尸布毒萬鬼來纏,六欲縱橫化成六獄,一曰迷靈地獄,二曰黑風地獄,三曰屠割地獄,四曰黑暗地獄,五曰刀山地獄,六曰劍樹地獄。六根賊騁化成六獄,一曰火車地獄,二曰火翳地獄,三曰凕冷地獄,四曰銅蛇地獄,五曰鐵狗地獄,六曰鑊湯地獄。六塵徧染化成六獄,一曰風雷地獄,二曰金剛地獄,三曰爐炭地獄,四曰鐵林地獄,五曰拔舌地獄,六曰阿鼻地獄。此系平生不行修省,咨情縱欲不識不知,自成自造共化一十八重幽冥苦惱地獄。獄之有獄故分三十六獄,獄極萌獄故有一百八獄,三百六獄。所以生老病死苦,日夜相侵分靈散氣魂魄飛揚,四大分張限在無常,上徂下落,豈容到緩。心化業鏡自造現形,生平諸善諸惡一一分明。善者鏡清,惡者鏡昏。清者飛靈走性不落酆都,昏者墜入泉扃歸于治罪之司。”
此上種種皆是不悟修行,不明戒律。昏昏然,心念間造此種種苦難,不可盡述。是以祖師慈悲開壇演戒,規避行為,一一列明,引導我輩后世弟子直達無為之路,免遭輪回苦楚。
師曰:“學道容易奉道難,奉道容易行道難,行道容易得道難。”是以戒律是我們衡量自己的尺子,以至修行路上不出偏差。戒律者,守心、律己。世人多對戒律冠以枷鎖之名,更有人以戒觀人。戒律者,非枷鎖,實乃律己也。是約束自己的行為準則,而非攻擊他人的工具。重陽祖師亦言:“人內有三寶精、氣、神。外有三寶,眼、耳、口。妄視者漏神,妄聽者漏精,妄語者漏氣。故能持戒者必心正、意誠。心正,無惡孽。意誠,那有災殃。
三、持經悟道
悟道者濁可以清 愚可以智
修行者須結三緣:一曰仙緣,二曰鬼緣,三曰人緣。早課誦清靜經,即分輕清之意,為祈求國泰民安,懺悔罪業,可結仙緣。晚課誦救苦經,度亡超孤,可結鬼緣。以祈福、消災、解厄可結人緣。持經,一則為圣人之徑路,二則為神仙之梯櫈。經中能悟玄微,清靜身心,人能清靜于心,行其至道則無有災障、煩惱。經中妙理,悟之者濁可以清,愚可以智,明人本來之真性。以心煉念,以情歸性,全現有之身命,性命俱全,諸邪不侵,此為歸真之道。
悟道(資料圖 圖源網絡)
道化生萬物,無極眾生,生生不盡。種種苦惱纏縛,輾轉輪回無有了期。貪婪欲求沉溺其中迷惘不悟造成種種愆尤無邊罪孽。《太上道君說解冤拔罪妙經》云:“諸地獄之中,餓鬼窮魂以日繼夜,受種種苦惱。悉無人形五體壞爛,饑餐猛火渴飲熔銅,足履刀山身負鐵杖,遍體流血悲號徹天。”道君曰:“受諸罪者,在世之時不敬三光欺負神理,十惡五逆不忠不仁,不慈不孝毀傷物命,殺害眾生福盡壽終當受斯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專志入靜持齋,焚香行道六時轉念是經。圣當隨愿保佑其人,使宿世冤仇乘福超度,幽魂苦爽各獲超升。”
吾教濟幽度亡類經典,諸如《度人經》、《皇經》、《救苦經》、《三官經》、《報恩經》、《東岳經》、《十王經》等,皆可超拔幽苦,救度孤亡,修學之士應憐憫眾生之苦趣,救拔一切有情。
人乃萬物之靈,獨秀于生靈之中,卻也更有一番磨難,陽九百六之災,三衰八難之厄,九橫五苦之厄。苦苦相纏,祈求解脫之門。
學者修大道 須了結前世今生宿世冤仇
《太上洞玄靈寶升玄消災護命妙經》云:“無極眾生,受無極苦惱,宛轉世間,輪回生死,漂浪愛河,流吹欲海,沉滯聲色,迷惑有無。無空有空,無色有色,無無有無,有有無有,終始暗昧,不能自明,必竟迷惑。”“若能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為照了,始達妙音,識無空法,洞觀無礙,入眾妙門,自然解悟,離諸疑網,不著空見,清靜六根,斷諸邪障。”經中妙語,字字珠璣,若能勤而行之,則遇苦不苦。
然人生在世,乃是無始劫以來因果使然,非只今生之造化,學者欲修大道,須了結前世今生宿世冤仇。祈福,消災,懺悔。課誦經典以禳災度厄。經典者乃隨堂之功課,寶為祝國之大猷。朝夕誦念,晝夜忘疲。直候三千功滿,八百行圓。方是出家之上事,丈夫之道德也。
是故道須經傳,經乃法也。道法會元中講:“道者,靈通之至真,法者,變化之玄微。道因法以濟人,人因法以會道,則變化無窮矣。當知法本真空,性源澄湛。了一心而通萬法,則萬法無不具于一心。返萬法而照一心,則一心無不定于萬法。如是,當知道乃法之體,法乃體之用。”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作者馮至玄,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