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壇授戒 全真道傳戒儀式全解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15 瀏覽次數:次
全真道的傳戒儀式
道士受持戒律,要舉行傳戒儀式。早期道教傳戒是公開的,魏晉以后轉入秘密傳戒。
在敦煌文書中,P.3417號《唐景云二年道士王景仙從雍州長安縣懷陰鄉東明觀三洞法師中岳先生張泰受十戒十四持身品牒(十戒經盟文)》。受戒盟文的內容說:雍州櫟陽縣龍泉鄉涼臺里女道士王景仙,以沉淪于六情不悟,聞受十戒十四持身之品,可以超升三界,位極上清,故至三洞法師張泰門下受十戒經,并發誓要修行供養,永為身寶。這份唐代道士受十戒經的盟文,反映出唐代道士受戒的實況。
北宋道士賈善翔《太上出家傳度儀》,是宋代道士出家受戒的儀式。此傳戒儀式由度師、保舉師主持。儀式中受戒弟子念請受戒文,度師為受戒弟子說十戒。南宋道士呂元素《道門定制》卷十《更籍換案道場五戒牒》,是建置道場,更籍換案的儀式,由傳度師傳授太上五戒。金元丘處機制定全真三壇大戒以后,仍沿襲魏晉秘密傳戒的方法,實行全真戒律的單傳秘授。因此,元明時期全真戒律在道門傳播不廣,各地全真道士多不知有此三壇大戒。
清初,全真龍門七祖王常月一改舊制,公開傳授三壇大戒。王常月于順治十三年(1656)在北京白云觀登壇說戒,度弟子千余人。此后,王常月又率門徒在南京、杭州、湖州、武當山等地立壇授戒,全真戒律自此廣行天下。金元全真道興起以前,道教的傳戒授箓是相聯系的,道士修持道法,既要受戒,也要受箓。而金元以后全真道、正一道兩大道派并峙,全真道的傳戒與正一道的授箓,成為兩大道派各具特色的道法傳授系統。
北京白云觀(資料圖 圖源網絡)
全真龍門祖庭北京白云觀,是清初王常月律師公開傳戒之法壇。當時正值全真龍門派中興之時,白云觀每年授戒二千人,傳戒日期長達一百天,稱“百日圓滿三壇大戒”。柳守元《三壇圓滿天仙大戒略說》,闡述了傳授三壇大戒的科法及思想。
自清嘉慶(1796一1820年)以后,隨道教發展的勢頭減弱,傳戒的人數、日期逐漸削減,到民國初年,每年授戒五百人,傳戒日期減至五十三天。民國白云觀授戒分春秋二期:春戒農歷二月十五日至四月初八,秋戒農歷十月十五日至十二初八日,戒期五十三天。開戒前半個月,各地新戒(即求戒者)趕赴白云觀報到注冊,齋戒沐浴,靜候戒期。民國時期白云觀戒壇分三期。第一壇在大殿,向新戒宣示傳戒要目。第二壇是密壇,在夜間人靜時傳授,不讓外人觀看,新戒過此壇即是受戒道士,獲得戒衣、戒牒、錫缽、規等法器。第三壇宣示全真大戒。
全真傳戒八大師
按全真儀范,傳戒由十方叢林方丈主持。方丈開壇演戒,解說戒律,傳授戒法,故稱為律師。律師必須由受過三壇大戒,持戒精嚴,德高望重的方丈擔任。輔助律師傳戒的有八大師:
(1)證盟大師 給戒子講經解惑,回答戒子提出的問題。
(2)監戒大師 監督律壇威儀,不許犯戒違律。
(3)保舉大師 負責保 、保戒、保香,由開戒叢林監院擔任。
(4)演禮大師 教戒子登規行禮及戒壇一切禮儀。
(5)糾儀大師 糾正戒子儀規。
(6)提科大師 負責經堂誦經禮懺及經堂事務。
(7)登箓大師 填寫登真箓,為戒子起道號。
(8)引請大師 也稱迎請大師,主持大型道場,任高功。
唐宋道教的傳度儀式,有三師、五保監臨授度,負責檢查傳度得失。全真傳戒的八大師,應是取法唐宋三師、五保的職司而設立的。
1912年,白云觀二十一代方丈陳毓坤開壇傳戒,戒子三百余人。1919年,陳毓坤方丈第二次傳戒,定期百日,戒子四百一十二人。此后因戰亂諸原因,白云觀傳戒中斷。1948年,成都二仙庵舉行的全真傳戒,是民國時期最后一次傳戒法會。
傳戒程序
全真派道教傳戒活動,通常包括以下程序:揚幡、張榜、開壇、取水、蕩穢、迎師、請圣、祝將、演禮、審戒、考偈、誦經禮懺、上大表、說戒、傳授衣缽、發放戒牒、晉表謝神、大回向、落幡送圣等儀式。
揚幡:傳戒活動開始配合有隆重的“揚幡科儀”,目的在于誓告天地神明,宮觀即將開壇傳戒,請求善加護持。
張榜:即張貼、宣讀榜文,公示天地四方,某月某日某名山道觀開壇傳戒,主持戒壇的方丈傳戒律師為何人,開壇傳戒的意義何在等等。
蕩穢:這是大型科儀開始之初即要做的內容,請神水為壇場灑凈,以科儀祝告神明,請得十方神圣臨壇護佑。
迎師:設壇宮觀全體道眾和赴壇戒子以隆重的科儀形式迎請方丈大師臨壇主持傳戒活動。
演禮:以演禮大師為主,為眾戒子演示規矩禮儀,以及戒壇所發的法器、戒物、冠服的使用和收執方法,讓。
審戒:由大師臨壇,與眾戒子面對面的按儀規設盟發誓,當堂逐項詢問戒規,詢問眾戒子能否持守?戒子如表現得不堅定,即不能通過此項考核,不能繼續留在戒壇參加傳戒科儀活動。
考偈:由戒壇預設考題,主要考核文采學問,通過該項程序,眾大師們可以從中了解戒子的稟性和志向,以便進行道教人才的后續培養。考偈結束,即按“千字文”的排序,排出名次。
說戒:傳戒中最主要的就是“說戒”,所謂傳戒本身就是為戒子講戒條、說律法,幫助戒子了解戒律。通常由該宮、觀的方丈大師(全真派的宮、觀主持也稱為方丈)擔任傳戒律師,親自臨壇說法。
頒發《凈戒牒》 自此,一位“準道士”即正式升格為道士,獲得了道門內的認可和接納。
授方便戒 所謂“授方便戒”,即指戒子因身體原因等,不能親臨法壇接受傳戒,則可受方便戒,按照道教儀軌,以通訊的方式進行受戒活動。親自到場登壇受戒者,稱為授大戒。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張澤洪博客及網絡資料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