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xì)數(shù)道教常用十種齋醮科儀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jīng) 發(fā)布日期:2017-06-15 瀏覽次數(shù):次
現(xiàn)行道教常見的齋醮科儀很多,大略有:早晚壇功課、接駕、祝壽、進表、煉度等等,現(xiàn)擇要分述如下:
(一)早晚壇功課
道教住觀道士每日早晚例行的科儀。約起于南北朝以后。據(jù)《早晚功課經(jīng)·序》曰:“功課者,課功也。課自己之功也,修自身之道者,賴先圣之典也。誦上圣之金書玉誥,明自己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大道,非課誦無以保養(yǎng)元和。是入道之門墻,修性之徑路。”
早晚壇功課(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在觀道士每日卯、酉之時上殿做功課,早誦香贊、開經(jīng)偈、凈心咒、凈口咒、凈身咒以及《清靜經(jīng)》、《玉皇心印妙經(jīng)》等;晚誦步虛、開經(jīng)偈、玄蘊咒、《太上洞玄靈寶救苦拔罪妙經(jīng)》、《元始天尊說生天得道真經(jīng)》等。唱贊禮拜,諷誦仙經(jīng),一是修真養(yǎng)性,二是祈禱吉祥,三是堅定道心,四是超度亡靈,五是體現(xiàn)宮觀道風(fēng)管理。
(二)祝將科儀
常用于道教早壇功課出壇中的一種科儀。祝為恭請之意,將即神真;祝將是恭迎神真登臨壇場。
早壇功課化天地疏文后,通過高功表白,舉威靈顯化天尊、禮拜、上香、宣表、念(唱)咒(靈官咒),顯示祖師赫赫威靈,降臨壇場,以護經(jīng)護道護壇庭,達到道門常清靜。
(三)祭孤科儀
常用于道教晚壇功課出壇中的一種科儀。祭為祭祀、超度之意;孤為孤魂;祭孤即祭祀孤魂,為亡靈超度。
晚壇功課出壇,各執(zhí)事如法如儀后,通過高功表白、舉太乙救苦天尊、禮拜、上香、灑凈水、表白宣表箓、高功步罡撒食,以期甘露灑開地獄門,孤魂亡靈升仙都。
(四)祝壽科儀
道教用于祖師圣誕之時的科儀。祝為慶賀之意,壽為壽辰,祝壽即慶賀祖師壽辰。如正月初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分別為玉皇、天官、丘祖的圣誕,于當(dāng)天晚上零點例行此儀,以賀祖師誕辰。
其程式為:各執(zhí)事如威如儀,高功、表白,齊舉玄教萬壽天尊,上香禮贊,舉道經(jīng)師寶天尊,詠“三寶香”韻,舉香云達信天尊,宣表念祖師寶浩(某祖師圣誕即念某祖師誥)、焚表、退班。
(五)慶賀科儀
亦為道教用于祖師圣誕之日的科儀。慶為慶祝之意,慶賀即慶祝祖師誕辰。一般在祖師圣誕日白天舉行。
其程式為:各執(zhí)事如列如儀,上香禮贊;舉三清應(yīng)化天尊,舉道經(jīng)師寶天尊,舉香云達信天尊,上祝香咒,上威靈咒,宣表、表白、念誥(某祖師圣誕即念某祖師誥)、焚表、退班。
(六)接駕科儀
道教專用于玉皇巡天之晨的科儀。接為迎接之意;駕為圣駕,指玉皇大帝;接駕科儀指迎接玉皇大帝時所行的朝科。宮觀于農(nóng)歷臘月二十五日子時(即零點)舉行迎接玉帝圣駕大典,簡稱迎鑾接駕。
接駕科儀(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其程式是《早課》念完《太上靈寶天尊說禳災(zāi)度厄真經(jīng)》,高功跪起啟請韻、起“小贊韻”,監(jiān)院拈香、剎板,高功說文,提科起步虛韻,高功舉大羅三寶天尊,高功起吊掛,高功提綱、表白,高功說文、起天尊板,眾念鶴駕來臨天尊,眾出殿至天壇、退班。
通過此儀恭對瑤壇,延請玉帝降臨人間,賜福禳災(zāi),延齡益壽。
(七)大回向科儀
常用于道場圓滿時的一種科儀,是為道場圓滿做的總懺悔。
其程式為:高功拈香說文,提科起步文,高功舉大羅三寶天尊,高功起吊掛、提科提“恭對道前”,表白接“回向如法”,高功朗念回向文,眾念《彌羅寶誥》及《洞玄靈寶高上玉皇本行集經(jīng)》,高功起送花贊、退班。
通過科儀,仗道威力,愿罪消除,常轉(zhuǎn)法輪,普度群品。
(八)進表科儀
進表亦稱“化表”、“焚疏”,是道教齋醮中一種非常重要的科儀,廣泛應(yīng)用于各種大型的齋醮活動中。例如金箓、玉箓、黃箓,或者大型醮會,均要舉行此儀。
進表,源于中國古代的祈禱儀式,經(jīng)兩漢南北朝、隋唐諸代的發(fā)展,逐漸由簡趨繁,直至宋元以后才日趨統(tǒng)一和完善。但由于道法師承的系統(tǒng)不同以及傳播地域的經(jīng)濟文化,乃至語言、風(fēng)俗習(xí)慣的差異,各地在演習(xí)中有了很大的不同。例如上海道教現(xiàn)行“進表”科儀,大體分三個步驟舉行。第一步為啟壇:法師和眾道士入壇敬香,跪奏祝告,醮壇被幻化成瑤壇仙境,以分燈法點燃全壇之燈,擊金玉之聲,然后漱水,凈灑壇場。第二步為請圣:奉安五方神圣、請圣、降圣。第三步為拜表:法師和眾道士奉請三師相助,降臨壇場,高功默念“薰香咒”,行祭禮于司表仙官,以勞動仙官遞送表文于天庭,然后封表,法師虛畫符文于表上,以示封緘;行送表禮,焚表化行;高功步罡踏斗,以示元神飛升天庭,默念表文,稟告上蒼,高功在踏表后,收斂元神,眾法師和執(zhí)事致謝眾神,獻供,上表結(jié)束,退堂。此為進表科儀的核心內(nèi)容。
通過此儀,道士將書寫信眾祈愿的表文呈達天庭,祭告上蒼。眾圣降臨壇場,賜福延齡,先靈受度。
(九)水火煉度儀
道教齋醮中常用的一種科儀。水火即真水真火,水火煉度即指用真水真火,交煉亡靈,拔度幽魂。包括:九煉生尸、靈寶煉度和南昌煉度三種。
在舉行該儀時,壇場上要設(shè)置水池和火沼,水池盛真水,火沼置真火。其中真水是在拂曉時,“于東井中,人未汲者”(《上清靈寶大法》),經(jīng)焚請水符后,在燭光下,汲水入水池內(nèi);真火是在日午時,“面日,截竹取火,下用印香引之”(同上),火著后,焚請火符,引火燒沼內(nèi)炭。
其程式為:祝香,啟聞上帝,焚降真詔靈符;高功就座召將吏,存將吏降臨,次念五帝真諱;收召亡魂,水火交煉;焚符九章,使亡魂之臟腑生神;說戒;舉道經(jīng)師寶;鬼神十戒;九真妙戒;舉奉戒頌;讀符告簡牒;高功下座,送魂度橋;焚燎,舉三清樂;退班。其核心是收召亡魂,水火交煉。通過此儀,超陰度亡。
(十)燈儀
道教齋醮中常用的一種科儀。指以燈為主要法器的一種儀式,多在日落后舉行。包括:九幽燈儀、北斗燈儀、本命燈儀、血湖燈儀等。
燈儀源于中國古代的祭禱儀式,至南北朝時,醮壇執(zhí)事中已有“侍燈”一職,到唐末五代,道教齋醮中就有了完整的禮燈儀。元朝時期,燈儀被廣泛地運用于金箓、玉箓等道場中。后經(jīng)過發(fā)展,大體分為金箓、黃箓兩大類。
道教文化節(jié)祈福燈(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金箓類燈儀的程式是:入壇、啟白(通意)、皈命和贊頌、諷經(jīng)、宣疏、回向。
黃箓類燈儀的程式是:入壇、啟白(通意)、舉天尊之號和贊頌、諷經(jīng)、宣疏、回向。可見刁;同燈儀在舉天尊之號和贊頌部分有所區(qū)別,這與破獄度亡有關(guān)。
燈儀中的火種的來源是,從正午陽光取得火源,然后再在分燈儀中點燃壇場各燈。
通過此儀,照耀諸天,續(xù)明破暗,下通九幽地獄,上映無福極堂。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