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之士 必先學一個“孝”字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07 瀏覽次數:次
文/鐵冠道人
道教是一個非常重視忠孝的宗教。傳云:“仙經萬卷,忠孝為先。”學道之士,務以忠孝為立身之本,忠者,忠于國家、君王;孝者,孝于父母、師長也。儒家以孝悌為本,這是中國的傳統。作為同根同源的道教亦然。
“世俗之孝”與“道士之孝”有所不同嗎?
我們知道,孝有不同層面。《孝經》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二十四孝之鹿乳奉親
要盡孝道,首先就是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其次是立身行道,使父母感到榮耀。
明代著名道教學者朱權在其著作《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中也說:“不毀形,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得其道者,白日上升,飛騰就天,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不去姓,不忘其親,不滅其祖,人子之孝也。”故道士之孝,和世俗之孝,雖然形式上不同,但是實質上是一樣的。
道教作為中國本土之宗教,自創立以來就有忠孝之傳統。蓋神仙者,不僅僅是肉體的長生不死,也是人格上的自我圓滿。
追求成仙有悖孝道嗎?
葛洪《抱樸子》云:“蓋聞身體不傷,謂之終孝,況得仙道,長生久視,天地相畢,過于受全歸完,不亦遠乎?果能登虛躡景,云舉霓蓋,餐朝霞之沆瀣,吸玄黃之醇精,飲則玉醴金漿,食則翠芝朱英,居則瑤堂瑰室,行則逍遙太清。先鬼有知,將蒙我榮,或可以翼亮五帝,或可以監御百靈,位可以不求而自致,膳可以咀茹華瓊,勢可以總攝羅酆,威可以叱叱梁柱,誠如其道,同識其妙,亦無餓之者。得道之高,莫過伯陽。伯陽有子名宗,仕魏為將軍,有功封于段干。然則今之學仙者,自可皆有子弟,以承祭祀,祭祀之事,何緣便絕。”
葛洪在這里就指出,道士也是要盡孝的,修仙學道,長生久視就是愛惜父母給的身體,不敢毀傷。成仙之后,在另外一個世界,也可以使父母過上較好的生活。這里回答了一些人對于道士追求成仙有悖孝道的質疑。
德行不修,但務方術不得長生
《抱樸子》云:“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道教里勸孝的經典也很多,譬如《太上老君說報父母恩重經》、《太上真一報父母恩重經》、《玄天上帝說報父母恩重經》等。
沒有不忠不孝的神仙
孝,是修道之人最重要的修養
我們學道的人要知道,孝于父母,并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而是對于自己內心的忠實,他是無條件的。孝養父母,并不是說父母對我好,我就孝順他們。也不是說父母富貴、有錢、有退休工資,我就孝順他們。不是的。“孝者,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我們試想想,我們未出生之時,母親十月懷胎,父親辛勤照料。臨產之際,一家人焦急等待,在以前醫療不發達,女人生孩子更不容易,很多難產或大出血而死的。現在雖然難產而死的不多,但是生孩子的痛苦對于女性來說,也是極大的考驗。有的剖腹產的,還要在病床上躺好久,非常不容易的。生下來之后,父母是百般愛護,把好吃的留給小孩,自己吃差一點。洗屎洗尿。萬一小孩病了,半夜都跑去醫院,辛苦非常。一旦遇到什么災難,也會盡自己所能,保護孩子。有些小孩子大了,成家了,對于自己的父母也漸漸疏遠了。但是一旦有什么疾病,也是父母甘愿舍身救護。這些新聞上都有。
父母于我等,恩重如此,焉能不思報答?不心存感激乎?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那么他又怎么能很好的對待其他人呢?孝,不是外在的,而是內在的,是自我的道德修養,或者說是修煉。我孝順父母,并不是為了得到什么好處,而是出于自己的良心。而對于良心善行的培養,就是學道人的修養。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中,老君欲授世人仙藥,使得長生。太一元君曰:“生道至重,必授大賢及孝順篤實之士。天生萬物,有善有惡,善者宜生,惡者宜除。”太一元君就說,長生之道士很寶貴的,必須授予大賢人和孝順之士。天生萬物,有善有惡。好人宜長生,惡人宜夭亡。
《玄宗直指萬法同歸》云:“夫孝為萬行之骨,眾德之宗,成仙作佛,為圣為賢,莫不由孝道而致者。天地三光,尤勤于孝,況人乎。且父母劬勞,恩深罔極……如不孝于親,不悌于長,雖事奉佛道之謹,持齋禮拜之勤,功不及親,于道無益。”有的人雖然不學道學仙,但卻至忠至孝,亦能度世成仙。道書曰:“自古至忠至孝至貞至烈,蛻形出世,俱為神仙。”大家有興趣可以翻翻神仙傳,哪位神仙祖師不是孝順之人?天上未有無禮之神仙,也沒有不忠不孝的神仙。故學道之士不可不孝于父母師長也。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