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扯平哲學教你先“齊物”方能得“逍遙”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5-27 瀏覽次數:次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為。荒獕塾跉懽,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齊物論》云,凡人眼中最小的東西不過秋毫之末,可是天下又沒有什么比秋毫之末大的;最長壽的人莫過于彭祖,可是彭祖甚至比夭亡的孩童短命。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天地和我一起產生,而萬物同我齊而為一,一切都是齊同如一的。
心平氣和
如何看開,找尋自由
“齊物論”三個字如果覺得高深,不妨就視之為“扯平哲學”,莊子為什么扯平一切呢?這與莊子的時代和本人的人生密切相關。那個多變的戰亂的時代,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茍全性命于亂世,擺脫沉悶痛苦的現實生活,在亂嘈嘈的社會中尋找超脫、自由和幸福,因而慢慢形成了拉平哲學相對論,一切要看得開,只要看開心里也就安然了。
莊子心比天高而"身為下賤”,才可經世濟民、治國安邦,卻住在貧民窟里織草鞋為生,吃了上頓沒下頓。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跟人拉平,他才能夠安然活得下去。貴賤一回事,貧富一回事,窮通一回事,一切都齊均平等了,他就心安理得了,做貧民和做宰相一樣了,甚至比做宰相還自在。
千古不朽的《紅樓夢》也是以莊子哲學為靈魂的,家道敗落、衣食堪憂的曹雪芹,就是一個莊子,試看《好了歌》就明白:“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萬物齊一,又何必偏執于一
萬貫家財積滿柜,臨死難帶一文錢,貴為帝王將相,賤為奴婢乞丐,死后都是一抔黃土。萬物依心而轉,“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通過主觀的化解,消泯了名利心,便能心平氣和了,便能心安理得了,便能心隱于市朝了。在工具理性稱雄,人們紛紛異化,物欲滾滾橫流的當今社會,靜下心來讀讀《莊子》,確如醍醐貫頂,令人沁脾潤肺,心曠神怡;確如暮鼓晨鐘,警醒人間名利客,喚回世上迷途人,“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莊子的認識論和價值論是統一的,他的齊物齊論說到底是為了提高精神境界,是為了成就道家理想人格。主觀上以道觀萬物,以方外觀方內,才能齊萬物、齊物我、齊是非,一切都劃一拉平了,人就超越了對待之二,而進入了絕對唯一之道,朝徹見獨!物齊論是心齋坐忘逍遙游的基礎,心齋坐忘無待無己,是基于齊物論上的修道功夫。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