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科儀運作形式獨特 咒訣步燈存想運諱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5-26 瀏覽次數:次
在醮壇科儀中,有其獨特運作形式,主要有外在的咒訣罡步,香贊禮表等方法和內在的存想運諱、叩齒集神等修功。現擇要而述之:
咒:指通于神靈的用語。古代“咒”通“祝”,一般以“急急如律令”結尾。持咒可以請神、驅邪、保命、護身等。
訣:手指按一定的方法盤結捏掐而成的形狀叫做訣,其過程叫做掐訣。掐訣可以通真制邪,役將治事。不同的神明有不同的訣法,如靈官訣、斗姆訣等。
步:指踏罡步斗。相傳創自夏禹,故又稱“禹步”。“罡”指天罡,“斗”指北斗。高功在壇場上,假方丈之地,以為九重天,按照星辰斗宿之方位,用步踏之,即可神馳九霄,啟奏上天。罡有多種,如三寶罡、二十八宿罡、交泰罡等,各有用法。
禹步
燈:指醮壇上燃點壇.場燈燭的常用儀式元,最初是獨立的儀式體,后來被包含在別的儀式中。其作用是上照天庭、下徹地獄、拔度亡靈,故人逝后必“法天象地,燃燈告符”,以期達到“超出良難”。
禮拜:道教醮壇中最普遍最常見的一種儀式元。俗稱“叩頭”、“作揖”,無論是道士,還是信眾,在道教官觀內外,面對神像,都要禮拜,這是人道信教的首要和根本。初人道者,必先學禮拜,稱之為“過叩頭關”。其做法有四,即稽首、作禮、遵作和心禮。
誦經:道教醮壇中最常見最普遍的一種儀式元,指誦念經文。初習儀式必先學誦經。誦時有一人獨誦,亦有眾人合誦;有一經誦一遍,亦有一經誦多遍。其方式亦有多種,主要有心誦、形誦、神誦、心祝、密祝、微祝等。通過誦經最終達到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賴,其福難勝。
步虛:指醮壇上諷誦詞章采用的曲調行腔,相傳其旋律宛如眾仙飄渺步行虛空,故又名“步虛聲”。依據步虛音樂填寫的字詞,稱為“步虛詞”。步虛聲吟唱起來樂章優美,有深刻的藝術內涵,大詩人杜甫贊曰:“此曲本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度聞。”
存想:一名“存思”,簡稱“存”。要求閉合雙眼或微閉,存想內觀某一事物或神真的形貌、活動狀態等,以期達到集中思想,去除雜念,進人人神交接境界。道教認為,建醮不懂存想,無法溝通人神世界,齋醮即失去意義。存想的對象十分廣泛,包括存想天象(日、月、星辰、云霧等)、景物(氣、炎火)、人體(五臟、丹田)及神真(身內神、身外神)等,多為師徒秘密傳授。
叩齒:即上齒與下齒相叩,以集神驅邪。一般分為鳴天鼓(左叩)、擊天磬(右叩)、鳴法鼓(當門齒上四千四共八齡相叩)。左叩以擊幼天門而應神羔,右叩凡制伏驅降用之,鳴法鼓以通真格上帝,凡朝奏用之(見《天皇至道太清玉冊》)。
進表:指道士將表文(青詞表章)上奏天庭的儀式,又稱“上表”。其程式為啟壇、請圣、拜表。其用法因神位高低而定,對道教最高神呈進稱為“上大表”,一般神則稱為“上疏”。最后將表文焚化,稱為“化表”,以期送輟bfb天庭,祭告上蒼,眾圣光臨壇場,賜福延齡,先靈受度。
煉度:即用符法度化鬼神,使得超度。煉指用真水和真火交煉亡者靈魂;度指修齋行道,拔度幽魂。其功用為“生人服之(符法),可以恢神。而鬼神得之;亦可度化”(見《上清靈寶大法·水火煉度品》)。
施食:道教科儀的一項儀式元,也叫“斛食”或“賑濟”,俗稱“焰口”,即設齋食以超度鬼魂。早期道教并無施食,但在南朝劉宋時已有雛形,唐朝時就有了相當的影響和規模。宋元之際,以米飯盛于斛內施食,稱為“斛食”。直到解放前,有些宮觀還保存著這一做法。施食時要用“祭煉”之法,即高功存想,以神度鬼,使其早升天界,脫離鬼道。
散花:醮壇儀式組成中常用的儀式元。通過想象中的神仙鑾駕,把醮壇幻化為神仙居處的瑤壇,存想自身為神仙臨壇弘道,故以散花作為頌贊神仙和幻化醮壇的儀式內容之一。與佛教不同的是,道教“散花”,并非實地拋散鮮花,而是誦唱,因此又有多種的散花詞,多為五言、七言、詞曲等。
解冤釋結:所謂冤結,主要指世間種種人際怨懟,引起了陰訟牽連、人鬼連牽飛陰鬼受難、陽世受報等,認為須用科儀和符文,解冤釋結,以求陰鬼升仙,陽世平安。
化壇卷簾:化壇指將壇場幻化為瑤壇仙境、神仙世界;卷簾如同人間君王臨朝聽政,卷簾聽取高功面陳奏疏。這種儀式多以化符、唱贊、存想等完成,經韻中有“倒卷簾”。
啟師謝師:即禮三師。三師指度師、籍師和經師。凡大型道場,皆設有祖師壇。開壇之初,高功恭對師壇,啟奏三師,請賜保佑,謂之啟師。下壇時,必要禮謝三師,以志不忘師恩,謂之謝師。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