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燈還愿 人們對香火傳承的熱情追求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布日期:2017-05-02 瀏覽次數:次
文/黃嗣佩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有些地方便有“點燈”以祈“多育兒”的習俗。比如湛江的南三島(湛江多地均有,略有差異,南三島上不同村莊也有一點差異),每年正月初十,育有男丁的家庭,可根據情況(年齡不定,有的孩子幾歲,大的甚至幾十歲也有),進行“點燈”儀式。
一成因
據說,舊時代的生活條件落后,生育男丁來繼承香火并不容易。再加上由于受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的影響,南三島自然災害發生情況相當頻繁。包括颶風、水災、旱災、堿潮、瘟疫、霜凍、冰雹、霰雪、雷震、火災、蟲災、地震在內的各種自然災害,有時一年內會數災并行,特別是水災情況特別嚴重,造成民眾生活極度困難,更不用說育兒了。
不過南三人民保持了漢民族崇德報恩、祈福消災的祀神祭祖傳統,對神靈的信仰風氣很濃重,希望神靈帶來風調雨順和好的收成。為確保家里可以傳下男兒,這里每家每戶在神靈前許下誕生男丁并可以順利長大成人的心愿,家里有男丁誕生就必須進行“還愿”,“還愿”的過程便逐漸形成了“點燈”的習俗。
二過程
準備階段:
家里備好水果,餅干,糖,豬,雞等供品,同時還要準備宴請客人的食材。請家里的神靈(家主和祖先),然后請村里的土地公公,境主,廟里的圣真(三真廟里,供奉康元帥,車元帥,吳法帥,還有馬靈官,筆者的所在的區域由吳法帥親臨)到家中主持儀式。
三真廟
進行階段:
先是“成生”:水果,餅干,糖,茶,酒,香,燭,銀寶準備好后,由一位長輩請神,同時配有兩位樂師吹圣駕(應該是嗩吶)點燈的男丁先換好一套新衣(包括衣褲鞋帽,由外婆家的親戚提供,以示外婆一方對這個儀式的重視),所有神靈請到位后,將豬抬到神靈前面進行屠宰放血,用盆子乘一些血放在供桌上,問杯示準后,化寶放鞭炮,吳法帥會被恭請到下一家進行儀式。“成生”意味著男丁已經順利生成,現在進行祭拜以示感恩。
“成生”儀式在半夜進行,盡力天亮前完成
然后“成熟”:將豬血,屠宰干凈的豬分割好拿來煮熟,然后放在供桌上,并將部分切好用碗裝乘。等待吳法帥再次來到家中,進行類似的祭拜。這次是“成熟”,意味著男丁順利成長,并祈愿一家順利,福壽安康等。
煮熟后進行“成熟”
最后“點燈”的男丁提著燈走在前面,后面是扛神轎隊伍進行護送回,以示護燈(保佑男丁平安如意)。回廟的時候盡量在天亮前,意味著偷偷的生育,在神靈的保護下躲過災疫。回到廟里掛好燈后,上香化寶,有的人家會準備供品祭拜,有的跪拜后可以離開。而在家里的人手將準備菜肴,先用一副新碗筷乘菜肴,在祖屋進行對祖先的祭拜,然后開始上菜,宴請鄰里親朋進行慶賀。
上香化寶 點燈祭拜(資料圖:圖源網絡)
結束階段:
這以后到年十五,“點燈”的人家需要每天早晚到廟上香(村里的土地公公,家里是家家戶戶都必須上香的),年十五需要準備果品餅干回廟祭拜,年十六到廟里上香后,將燈燒掉,意味著已經“還愿”,一筆勾銷,男丁將在神靈的護佑下傳宗接代,整個“點燈”過程到此才圓滿完成。十六當天也會宴請近鄰,以示祝賀。
車元帥
結語:
“點燈”生育是先輩對美好生活和傳宗接代的熱情追求,也是道教消災祈福在民間的深入與傳播的表現。隨著時代的發展,儀式也逐漸進行了一些簡化,希望在新時代下,可以規范和指引民間信仰,成為道教文化和民俗民風的重要部分。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