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宇澄清共上元 天官天師同賜福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布日期:2017-05-01 瀏覽次數:次
文/羅同
古人把“正月”作為一年的開始,所以“正月”又稱為“元月”;把夜晚稱為“宵”,而“元月”的月圓之夜作為新年的第一個節日,稱為“元宵”。
“元宵”又稱“元夕”、“上元節”,我是國傳統的佳節,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漢武帝時就有正月十五祭祀太一神的活動。司馬遷創建的“太初歷”中,已將元宵節定為重大節日。元宵節的出現,迄今為止已有2000千多年了。而元宵的稱謂更是繁多,在形成之初,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代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道教影響稱上元,唐末稱元宵。宋代亦稱燈夕,至清朝,也稱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賞燈、逛花市、放焰火,吃元宵、載歌載舞歡慶佳節。
元宵節與道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資料圖 圖源網絡)
而道教則一直有“三元節(上元、中元、下元)”,“天官賜福、地官敕罪、水官解厄”的說法,道教教主、祖天師張道陵的誕辰也是正月十五日。由此看來,元宵節肯定與道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其中究竟是個啥情況?道教又是怎么慶賀元宵的呢?
天官大帝圣誕
古人對天、地、水等自然事物有著與生俱來的敬畏與崇拜,認為這些東西都是由天神在管理的,掌管天、地、水的三位神分別就稱為天官、地官、水官。據《三教搜神大全》載:“上元一品天官賜福紫微帝君,正月十五日誕辰!笨芍率迦,正是天官大帝圣誕。
這位天官大帝位居“三官”之首,玉皇之下,神通極大。他能“考校大千世界之內。錄籍十方國土之中。福被萬靈。主眾生善惡之籍。恩覃三界。致諸仙升降之司。除無妄之災。解釋宿殃。脫生死之趣。救拔幽苦!
求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天官賜福(資料圖 圖源網絡)
漢武帝正月上辛夜(正月十五)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后人視作上元節祭祀天神的雛形。至東漢祖天師張陵創道,也有以祭祀天地水三官,用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
所以,在他的誕辰或下界之日,無論是帝王還是平民,都要虔誠祭拜,求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天官賜福!
祖天師圣誕及傳度法會
正月十五日,是祖天師圣誕!稘h天師世家》作了詳細的記載,張陵之母夢神仙北斗魁星下降凡間,并授以薔薇香草,頓時異香滿室,且經月不散,母感而有孕。漢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是日紫氣盈庭,室光如畫,祖天師張陵乃誕于浙江天目山。
祖天師張陵乃誕于浙江天目山(資料圖 圖源網絡)
第三十代神童天師虛靖真人張繼先曾在祖天師圣誕作詞一首為賀。
“瑤臺月”元宵慶壽
天開景運,記建武中興,炎劉重盛。明良際會,八表風雨調順。甚一時、岳降生申,正千載、河清誕圣。祥云擁,流霞映。飛仙拱,魁星炯。佳應。是師真毓瑞,人天交慶。薔薇香滿元宵景。耀天目神光如鏡。現龍章鳳質,降伏群魔歸正。稟玄元、立教開先,悟至道、心空神領。昌玄嗣,明真境。同無有,怡清靜。綿永。度三途六道,神仙同證。
在祖天師圣誕,舉行傳度法會,更是悠久的傳紡。東漢末年(約公元215-220年),祖天師張道陵第四代孫張盛,自漢中遷還龍虎山,遂在天師草堂處建傳箓壇,逢三元日升壇傳度授箓,弘揚道教,開啟了龍虎山天師道升壇授箓傳度的先河,并一直傳承到現在。
每年的正月十五,天師府除為祖天師隆重的祝壽科儀外,還會按儀軌舉行盛大的傳度法會,引導更多慕道之士或皈依大道、或成為道教徒,踏上精進人生、精進信仰、精進修行的道路,從而達到度己度人的目標。
普通信眾如何過上元節?
普通信眾當應齋戒身心,或去宮觀焚香禮拜,或在家中誦持經典,以期獲得天官賜福、天師護佑!
上元節推薦禮誦經典:
《三官寶誥》、《三官經》、《天官寶誥》、《祖天師寶誥》、《老祖天師寶誥》
(本文為騰訊道學整理發布,文/羅同。)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