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國怎樣對待穆斯林婦女面罩:法國開了禁止先河
道教動態2016-08-16
今日,烏魯木齊市人大通過公共場所禁止穿戴蒙面罩袍的新規定,立即令人聯想到了法國的《禁止在公共場所掩藏面部法》,法國作為擁有歐洲最大穆斯林群體的國家開了歐洲之先河。 讓我們看看世界各國都是怎樣對待穆斯林面罩問題的。 2011年,面罩與罩袍禁令在法國正式生效,禁止少數穆斯林女子在公共場所穿戴面罩。 當時法國議會多數人認為,面罩和罩袍是壓制婦女地位的象征,把婦女當成掩蓋物下的囚犯,是對婦女尊嚴的侮辱,因此法國不歡迎穆斯林罩袍。 …
-
“圣賢之光”孔子故里《論語》詠誦會在山東曲阜舉行
道教動態2016-08-16
道行天下訊 11月26日晚,山東省曲阜市在新體育館舉辦圣賢之光孔子故里《論語》詠誦會,隆重紀念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曲阜一周年,充分展示曲阜繼承弘揚儒家優秀傳統文化和首屆百姓儒學節的豐碩成果,進一步動員全市上下用儒學的力量加快推動東方圣城首善之區建設。 李長勝、劉東波、李玲、孔令玉、趙永和等市領導和全市各級各界2000多人共同參加活動。 …
-
時代呼喚道教的文化自覺
道教動態2016-08-16
在人類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宗教不僅僅是信仰的載體,更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凝聚。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燦爛悠久的傳統文化,而這些文化的精華,多融合于道教。無論在古代的三教中,還是在現代的五大宗教中,道教都堪稱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和旗幟之一,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幾千年來,道教的發展經歷了鼎盛,也經歷了衰落。特別是近代以來,道教與傳統文化同呼吸、共命運,承受了巨大的沖擊。在歐風美雨甚至是全盤西化的影響下,傳統的學問和道…
-
解讀《曲阜共識》:民間儒學社團自覺承擔使命
道教動態2016-08-16
在當前社會背景下,需要中國民間儒學社團聯合起來,自覺承擔歷史使命,弘揚和踐行儒學,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中國儒學社團聯席會議秘書長、浙江省儒學學會執行會長吳光25日這樣解讀此前40余家儒學社團達成的《曲阜共識》。 2013年5月,中國孔子基金會和浙江省儒學學會共同發起成立了全國省級以上儒學團體負責人聯席會議(后正式定名為全國儒學社團聯席會議)。該會議得到同行的積極響應。在第二屆會議上,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40多家儒學社團代表和知名…
-
學者許紀霖:盛唐所以盛 在于有遠播四方的文明
道教動態2016-08-16
12月3日,2014騰訊冬季思享會在北京舉辦,圍繞崛起后的中國,應以怎樣的態度和精神面對世界,以什么樣的文化和藝術影響世界,以及當前遇到的問題等議題,華東師范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許紀霖、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戴錦華、著名紀錄片導演李成才、著名學者馬未都等數十位知名思想家、藝術家、學者進行了深入討論和碰撞。 許紀霖:21世紀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很有可能是從2008年,因為這一年中國成功地舉辦了奧…
-
學者推廣鄉村儒學 冀望用優秀傳統重塑鄉村文明
道教動態2016-08-16
剛過七點半,泗水縣圣水峪鎮的北東野村里的三處大喇叭就播起了《弟子規》、兒歌《跪羊圖》、《百善孝為先》等儒學經典。村民們在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中,開始一天的農作、上班或家務。 2013年1月,第一期鄉村儒學課堂在這里開課,來自北京、山東的專家學者們用事例結合道理的方式,講授《論語》、《弟子規》、《孝經》等經典;隨后這一形式在泗水縣各村遍地開花,并開始向曲阜市、山東省浸漫 無須諱言,時至今日,鄉村的道德評價體系雖然存在,但大多是…
-
上海市城隍廟道樂團榮獲第十屆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特色團隊獎”
道教動態2016-08-16
道行天下訊 日前上海城隍廟道樂團參加了第十屆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絲弦華韻活動,演奏上海道教音樂《廟院神韻》,展現了別具一格的道教音樂無窮魅力,榮獲大會組委會頒發的特色團隊獎。 第十屆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活動,由上海市教委、市文聯、市音協主辦,楊浦區少年宮承辦,來自海內外71支專業或業余民族樂團計兩千多位演員參加了這一為期兩天的民樂盛典,展演樂臺散發著炫彩而靈動的中華民族優秀音樂文化神韻。 上海城隍廟道樂團多年來以傳承和弘揚國…
-
元神是什么?
道教動態2016-08-16
一提到元神,大家都會和玄門、虛空法界聯系在一起。在玄門修行中,甚至一些宗教的修行中都有元神這個詞匯。因為修行門派的不同,法門的不同,每個門派對元神的解釋都不一樣,里面涵蓋了很多不能說以及秘傳的法門。今天,我就來講講元神的定義。 1.元神的第一種解釋,元神代表這個人的前世身份。大家都知道有的人生下來就占有替身關口,因為他的前世不是凡人,是神仙轉世、降世、被貶下界等等。那么他前世這個身份,就是他的元神,代表他原有的神籍,代…
-
中國印章起源何時?
道教動態2016-08-16
中國印章起源于何時,至今尚無定論,一般研究者認為大致在春秋戰國之交。這種說法過于保守,從目前存世的大量戰國時期古印章來看,其制作、使用已經相當成熟。若以1998年安陽殷墟出土的一方饕餮紋銅璽為現今所能證實的經考古發掘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印章的話,那么,中國印章的歷史應在商以前。 與印章自身的發展相比,印章與書畫的聯姻則相對要晚得多,而這也影響到今日書畫家用印的實踐。紙張發明之前,人們以竹、木簡為書寫材料。印章施用的載體為封泥…
-
洋學生臺北行戴冠及笄古禮 體驗儒家文化
道教動態2016-08-16
12月7日,國際學生在國際成年禮活動上表演鼓樂。 當日,臺北20142015年度國際成年禮在臺北孔廟舉行,95名在臺灣學習的國際學生進行戴冠及笄古禮,體驗儒家文化魅力。(新華社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