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春的習俗
國學資訊2016-06-21
一、立春飲食 1.立春日咬一口生蘿卜可以消除春困 立春這天, 全國各地都有咬春、嘗春的習俗。無論咬春還是嘗春,都用帶辣味的蔬菜。咬春就是立春時吃生蘿卜,以脆嫩多汁的青蘿卜為上,最好是綠皮紅心的心里美。 俗傳立春日咬一口生蘿卜就可以消除春困。臨沂地區有些地方,這天人人手拿一個生蘿卜,待立春時刻一到,不約而同地咬下去,據說誰在立春那一瞬間咬住了蘿卜,誰就能青春永駐,長生不老。 2.吃春盤 嘗春類似咬春,吃的是春餅和春盤。春盤又稱…
-
立春節氣的由來
國學資訊2016-06-21
古人將立春定為24個節氣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點時仰望星空,可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稱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開始,春表示季節,故立春有春之節氣已開始之意。農諺有春打六九頭、幾時霜降幾時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語,從冬至開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開始。 立春作為節令早在春秋時就有了,那時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令,到了《禮記月令》…
-
立春節氣話養生
國學資訊2016-06-21
立春是24節氣中的第1個節氣,也是春季6個節氣中的第1個。在每年的公歷2月4日前后。太陽黃經315,斗指艮位(東北方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正月節,立,建始也。立春,意味著從這一天起,春季開始了。春,蠢也,動而生也。意味著閉藏的冬天結束了,從此開始陽動而充滿生機的春天。農諺說: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是提醒人們寒冬快結束了,應該早起干活了。立春的氣候特點是南方乍暖還寒,北方往往是倒春寒,氣候變化較大,要多加注意養生。 立春…
-
“厚德載物”是哪幾德?
國學資訊2016-06-21
一﹑口德 得饒人處且饒人: 1.直話:可以轉個彎說; 2.冷冰冰的話:可以加熱了說; 3.批評人的話:一對一的說,要顧及別人的自尊。 二、掌德 贊美別人,學會鼓掌: 1.每個人都需要來自他人的掌聲; 2.為他人喝彩是每個人的責任; 3.不懂鼓掌的人,人生太狹隘; 4.一贊值千金; 5.給別人掌聲其實是給自己掌聲。 三、面德 不給面子是最大的無禮: 1.中國人最講究的是面子; 2.任何時候,給對方一個體面的臺階; 3.看破別說破,面子上好過; 4.傷什么,別…
-
為什么要積陰德?
國學資訊2016-06-21
俗話說:人做善行,人做善事,天地良知,必有福報。所謂的善行善事,指的就是積德。人積德越多,福報也就越大。 陰德與陽德 關于積德,德有陽德與陰德之分。如果你作事,有某種動機,或許想讓別人知道,即使你作的事再好,這也叫陽德。作陽德的事,容易作,但關健是人要多積陰德。 什么是陰德呢?陰德是人要為善,而別人卻不知,作好事而不宣揚,默默無聞地去作,則為陰德。 積陰德方能留得住 積陽德別人知道了,善德不如陰德積得住和留得?H綣扌摹…
-
三申道人說臘八
國學資訊2016-06-21
臘八日,民俗八臘之一之侯王臘日,其日始冬至一月又謂之年景日,受前秦戰火之動盪陶塑,豪門是日起以儲臘肉之俗以爲裕年,而貧民者儲糧煮粥以和之爲平安年,示終吉初安之義,此俗衍至唐初未大見它說,故有冬至叁戌終于侯王臘之記載。歴晉唐以來,這個無用侯王臘日也僧所吞噬,何況有用者乎,是以直至現代漢民俗莭日已受它方之雜交,無一淳矣,而宗典之外漢民族之象徵又何在?嗚唿! 三申道人 …
-
臘八節的由來
國學資訊2016-06-21
臘八節因臘日而來,是農歷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日期為臘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節日起源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
-
臘八節吃什么
國學資訊2016-06-21
1、臘八節的食物:臘八粥。臘八粥的主要原料為谷類,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具有補中益氣、養脾胃、和五臟、除煩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溫脾益氣的作用,適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對于虛寒泄利、虛煩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中醫認為薏米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濕的功能,經常食用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癥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纖維的薏米有預防高血脂、高血壓、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
-
中華民族十大傳統美德
國學資訊2016-06-21
一、仁愛孝悌 這是中華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種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仁德的核心是愛人,即仁者愛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內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種濃烈的家庭親情,對家庭的關系,從而也對中國社會的穩定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團結的基石,孝悌之情擴展時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誠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內皆兄弟,不獨親其親,不獨…
-
傳統節日怎么過:節日的情懷是不變的
國學資訊2016-06-21
春節、清明、端午、中秋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這些節日中的習俗、游藝、慶典,與大自然的氣候和節律,以及農耕時代人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關。隨著工商業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與農耕生活逐漸脫節,與大自然也不再那么親密,很多節日記憶在年輕一代那里慢慢失落了。比如,端午是屬于夏天的節日,莊稼旺盛生長,人也要激揚自己的精神,賽龍舟這樣的習俗就產生于這種情感需求,那是從田野里生長出來的情感。現在提到端午,人們就不會自然生發出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