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幽谷探古宅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布日期:2017-04-19 瀏覽次數:次
丹江口市浪河鎮清末時代的古宅。
一次機緣巧合,得知丹江口市浪河鎮有一所清末時代的古宅,無論是房屋建筑的風格,還是關于宅子故事,都是值得前往一睹為快的。 我們幾位朋友相約,決定在一個雙休日驅車前往。沿途我們邊走邊打聽,直到丹江口市浪河鎮時,在一位當地人的引領下,離開了十白公路,沿著一條河道沿河驅車而上,大約經過一個小時崎嶇山路,終于在一個深山幽谷處,看到了那所因年久失修而明顯有些陳舊破敗的宅院,這就是清末莊園。 乍一看宅院并不大,我沒有馬上走近古宅,而是在對面山坡上遠遠地俯視著眼前的這座宅院。這是一棟帶有中國傳統民間格局和仿古風格的典型的宅院,在當時應該算是豪宅了。整個房屋為灰磚黑瓦白墻,尤其是前院那個巍峨的四方碉樓,具有獨特的圓形花瓣一樣豎立的高墻、磚雕的飛檐、精美的瓦當,大門上雕花的門楣,兩邊青石雕花的石鼓,這一切都彰現出古宅主人當時的權勢和地位。
因宅院建于清末民國初年,故而得名清末莊園。據古宅周邊的居民介紹說,古宅的主人是清末一個姓饒的地主,曾是均州一帶的治安官,富甲一方。為了安全,他在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建造了這座宅院。整個莊園建筑繁復,據說當時花了10年的時間才完工。莊園坐西北朝東南,由垂花門廊、前庭院、天井、中廳、后庭院、后廳、左右庭院、炮樓及后山花園組成,正面寬42.2米,進深36.4米,建筑面積1118平方米。大大小小的房屋百余間,容納了一個當地顯赫的家族門庭在此繁衍生息。莊園完全按中國古建筑傳統方式布局,分主體建筑與附屬建筑,按尊卑、長幼設計建造房間。主體建筑的功能主要是主人飲食起居。按中軸線依次由正門進入前庭、天井、中廳到后院、天井、臥室,兩側對稱為配房。在右側,建有花園和閣樓,主人專門在此休憩娛樂和接待客人,相當于現在的會客廳吧。四層高的炮樓矗立在莊園正門右側第二層至頂層,均有瞭望孔與槍眼,顯示著主人威勢。 整個莊園不僅布局結構很有特色,而且其建筑物和雕刻手法更是集中地體現了清代傳統的工藝水平,對研究清末建筑雕刻技藝更是難得的實物資料。你看那,宅子前廳的炮樓為四角攢頂瓦,其它均為小青瓦做頂。中廳為小式大木構架,其余都是抬梁式小木構架。整座建筑雕梁畫棟,有木雕、石雕、磚雕,在建筑物柱基、抱鼓、門檻、檐枋、雀替、樓板枋、挑頭等部位都雕刻有大量圖案。線刻、浮雕、透雕等各種雕刻手法,云紋、龍紋、漢文、纏枝紋、雷紋等各種紋飾。其中所傳達出的“十八學士登瀛洲”、“劉海砍樵”、“梁祝故事”、“福祿壽圖”等各種傳統故事,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演繹得淋漓盡致,令人不禁贊嘆:在這山高林密,翠峰疊嶂薄霧繚繞的深山幽谷處,竟有如此精美別致、風格獨特的古宅院!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