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如山(二十)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布日期:2016-08-15 瀏覽次數:次
書中的文字記錄不禁讓我想起了老道長。
老道長一提到“智取頂宮”那段舊事聲音就大,他的情緒完全是高漲的,深邃的目光里夾雜著溫和的暖流,眉毛里藏的都是笑意。
“1943年10月27日上午,天氣陰沉沉的,下了點毛毛細雨,茅山一片迷漫。當時的頂宮已經讓小鬼子設了據點,道士的生活起居都在他們的眼皮底下。日子一長,不少道士與鬼子混熟了,一些鬼子還跟道士說中國話。九霄萬福宮的四房道士李浩歧由于年齡小,得到了日寇的信任,讓他當伙夫,專門負責下山為日軍采購柴米油鹽。別小看李浩歧,他平日里與鬼子‘打成一片’,早就聽得懂日語了。他細心地對日軍的活動進行觀察,為新四軍送過不少情報。當他得知日軍第二天要換防,把日軍在頂宮的防衛情況畫成圖,塞在道帽里交給了黎遇航。樊玉琳收到這個情報后立馬行動,鬼子再也不敢上茅山頂啦,哈哈。”
老道長又笑開了。朗朗的笑聲成仿佛冬日里的一抹陽光,暖暖地在我心間流過。合上書本,一幕一幕,如電影鏡頭,無數次在我的眼前浮現,但是,沒有哪一次能抑制住我那奔涌的熱淚。國民黨頑固勢力繼續追擊新四軍抗日力量,日軍也加緊對蘇南新四軍的殘酷進攻,在日偽軍長期夾擊下,蘇南中共組織和新四軍展開了艱苦卓絕的反掃蕩、反清鄉和反圍剿斗爭,蘇南抗日根據地先后抗擊和牽制日偽軍10多萬兵力,在500多次的作戰中斃傷日偽軍達40000多人,卻有7000多位將士英勇獻身,先烈含恨飲彈,血染茅山,他們用軀體為奔跑在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新中國奠基。
然而,在長達8年的全國抗日戰爭中,還有一些沒有統計到的數據,還有一些沒能載入史冊的名字,他(她)們懷揣信仰堅定地找尋著光明,這些人當中,有革命勇士,有鄉野村夫,有柔弱的女性,有愛國的宗教人士,用他(她)們的堅韌和頑強,默默奮斗。正是這樣一群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他們在胸口揣著一根隨時可以點燃的火柴,一擦就亮。在黎明前的黑暗之際,他們用這根火柴點燃自己,燭照著明天。在散盡硝煙的今天,在這片鮮血浸染過的土地上,我們卻無法忘記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無法忘記他們。(未完待續)
作者單位:句容市道教協會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