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行祖師之外科祖師華佗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1 瀏覽次數:次
華佗,沛國譙(現安徽亳縣)人,東漢和三國時期的著名醫生,偉大的醫學家。
華佗精通內科、外科、婦科、小兒科和針灸科,尤其擅長外科。他發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的高效麻醉藥,比西方醫學家早一千六百多年。有了麻沸散”就可以進行全身麻醉,這就擴大了手術范圍,使原來難以進行的大型外科手術成為可能。華佗被奉為我國醫學史上的外科鼻祖,也是世界上最早做剖腹手術的醫生。
華佗生活在群雄割據的年代。少年時,他就立志作一名醫生,以醫濟民”。由于戰爭頻繁(pínfán),軍隊和老百姓受傷、生病的很多。每當作手術時傷者要忍受極大的痛苦,因此華佗決心尋找一種解除病人手術痛苦的方法。
一次,華佗救治了一位昏睡不醒的大漢,在詳細詢問之后,得知大漢是當天誤吃了幾朵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而致病的。華佗一聽,趕忙請大漢帶路去尋找那種花。在一座很高的山上終于找到了那種花,華佗連忙摘下一朵放進嘴里,嚼了幾口后,頓時覺得滿嘴發麻,過了一會兒竟感到頭暈目眩。這一發現令華佗高興得心花怒放。
從那天起,華佗開始對臭麻子花進行試驗。為了準確掌握藥效,華佗不顧家人的反對,冒著生命危險,常常親自嘗藥。他先嘗葉,后嘗花,然后再嘗果實、根。經過反復的實驗,得出臭麻子花的果實麻醉效果最好的結論。華佗并不滿足,又到處走訪了許多醫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藥物。經過多次的對不同配方的試驗、比較,終于試制成功麻醉藥。他又把麻醉藥和熱酒配制,使麻醉效果更好。華佗給它起名為麻沸散”。后來,麻沸散”傳到朝鮮、日本等國。
有了麻沸散”,病人手術時全身麻醉,失去知覺,痛苦少了也便于醫生手術治療。據歷史記載,有一個肚子痛的病人來求醫,華佗診斷他患的是腸病”(即闌尾炎)。華佗給病人服了麻沸散”。不一會兒,病人好像睡著了似的,達到醉死無所知”的程度。華佗這才拿起手術刀為病人手術,割去了發炎的闌尾。華佗細心地用絲線將傷口縫上,又敷上自己配制的藥膏。手術做得十分順利。病人蘇醒后摸到傷口時才知道手術已經做完了。十幾天后,病人的傷口愈合,沒過一個月身體就恢復健康了。
華佗不圖富貴,不畏權貴,他堅守以醫濟民”的志向。曹操久聞華佗醫術高超。有一次,他頭痛的老毛病又犯了,就請華佗來給他醫治。名醫果然是名不虛傳,華佗治愈了曹操頑疾。曹操很是高興,要留華佗做他的侍醫。華佗表面上答應了下來。過了幾天,華佗借口要回去取藥方而告假回家,可這一去就不回來了。曹操十分生氣,派人將華佗抓了回去,在208年殺害了華佗。
華佗有妙手回春”的高超醫術,他的崇高醫德更受人敬仰。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