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民生工程“五福臨門”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布日期:2017-11-10 瀏覽次數:次
“到今年上半年,武當山特區綜合福利院主體工程可全面完工。”1月6日,武當山特區民政局局長沈洪映指著位于遇真宮村的一幢在建樓房說,“投資800萬元的福利院建成后,特區孤寡老人晚年生活更有保障了。”
據武當山特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發平介紹,近幾年來,武當山特區全面踐行科學發展觀,高度關注民生,著力解決群眾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穩步推進南水北調移民安置工作,完成了移民外遷地安置地的對接工作和太極湖新區移民安置點建設。同時,努力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娛有所雅”的目標,贏得了“五福臨門”。
學有所教。實施國家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完成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改革,義務教育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全面實施武當武術、武當歌曲、武當詩詞進學校活動。完成“普九”債務化解工作,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2009年中考上線79人,全區適齡兒童入學率95%,中、小學生鞏固率分別達到98%、100%。
勞有所得。狠抓“陽光工程”、扶貧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增強農民就業和致富能力。積極開展返鄉農民工“四送”工作,促進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全年培訓學員1200人,培訓率達到100%,勞務輸出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4795人。狠抓就業、再就業工作,以消除零就業家庭為重點,積極開發就業崗位,全年新增城鎮就業803人。社會保險制度改革逐步推進,全年參保企業23家3115人,機關事業養老保險57家1077人,養老保險社會發放率達100%。不斷加大對民工工資拖欠的打
擊力度,保證群眾勞有所得。
病有所醫。完善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強20個重點村衛生室建設,啟動了街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特區醫院遷建項目。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進一步加強,“五苗”接種率達98%,甲型H1N1、手足口病等各種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6%。
老有所養。特區新福利院開工建設,農村五保供養水平逐步提升。城市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按照“應保盡保、分期施保、動態管理”的原則,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全年新增低保戶90戶167人,調整保障標準53戶157人。全面落實城市醫療救助制度,全年大病醫療救助160人,救助資金43萬余元。
娛有所雅。成功舉辦了春節文化活動、“太極湖杯”籃球賽、青歌賽、“唱響武當”歌詠比賽等群眾文化活動。大力推進“農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新建5處農民健身場地,建成5個農家書屋。深入實施農村電影“2131”工程,實現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出版發行了《武當中草藥志》(第一卷)和武當博物館系列叢書之一《神韻》。建立健全了涵蓋27個國家31個省市2789人的武當武術各門派傳承人網絡,組建了武當功夫二團,啟動了武當國際武術學院建設。成功舉辦了武當內家拳法聯誼會、七星功認祖歸宗、武當論劍、全民習武活動,完成了央視武林大會武當八卦掌擂臺賽的錄制工作,開通了武當武術官方中英文網站。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