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服飾之道巾
欄目分類:道家法事 發布日期:2017-06-26 瀏覽次數:次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并不固定。清代閔小艮《清規玄妙》記載的九巾,為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和九陽巾。清末至今,變化較大,現在流行的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浩然巾、逍遙巾、荷葉巾、太陽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種。
混元巾:又稱冠巾”。圓形,硬殼,帽頂有洞,可以露出發髻。后上部稍高起,以示超脫。混元巾是道教最正式的頭巾,規定舉行冠巾”儀式拜師之后的道士方可戴用,現在這一限制逐漸打破,未經冠巾戴用此巾的道士不在少數,一般蓄發的全真道士常用。全真派高功在舉行齋醮科儀時均用此巾,并在露出的發髻上面別以道冠。正一派道士今日已無蓄發傳統,做道場時為了方便,就將混元巾和道冠縫在一起戴用,有的帽頂還折出方角,成為混元巾的一種變體,臺灣道士稱為網巾”,又名角冠”。
混元巾
莊子巾:又稱南華巾”。帽底圓形,頂坡而平。帽頂向后上方高起,以示超脫。帽前正中飾有帽正”(見后介紹)。多在秋冬天氣戴用,道士不蓄發者或年老脫發者喜戴此巾。
莊子巾的制作
純陽巾:亦稱樂天巾”、華陽巾”、紫陽巾”、九陽巾”或九梁巾”。帽底圓形,頂坡而平。帽頂向后上方高起,以示超脫。帽前上方有九道梁垂下,九”為純陽之數,代表道教九轉還丹”之意。帽前正中鑲有帽正。現在的正一派道士多戴此巾。
浩然巾:即風帽”。里面絮以棉花,以為御風擋寒之用。北方的道士(尤其老年道士),冬日風雪天氣可用此巾。
逍遙巾:乃是一塊方形(亦有圓形)巾料,包于發髻之上,系上兩根長長的劍頭飄帶,稱為逍遙巾。另有一種是用莊子巾或純陽巾,飾以美觀的云頭圖案,帽后綴上兩根長長的劍頭飄帶,亦稱逍遙巾(古稱雷巾”)。年輕道士喜戴此巾,行動之間,飄帶搖拽,顯得瀟灑自如。但有些道觀的老道長認為戴用此巾有失莊重,而廢止之。
荷葉巾:外形類似莊子巾,帽底圓形,頂坡而平。帽頂向后上方高起,以示超脫。帽前正中鑲有帽正。帽子有褶如同荷葉,故名。
太陽巾:即草帽或棕笠。道士夏季在烈日下勞作,可戴此巾。有的道士為了和社會上有所區別,就在帽頂掏洞露出發髻,或在帽沿上繪以八卦、太極等道教圖案,或者寫上自己所住道觀的名字。
一字巾:即一根束發用的帶子,兩端各綴一片帽正,兩片帽正相疊扣在一起,就能戴在頭上。這是所有道巾之中,最為簡便的一種。道教規定,不可光頭進入殿堂,必須戴有道巾,若無其他道巾,扎上這根帶子也可頂替。
包巾:又稱扎巾”。乃是一塊方形布料,四角綴有帶子,可以勒在頭上。帽前正中可飾帽正,但多數不用帽正。包巾是道教最不正式的一種頭巾,初入道門尚未拜師者即戴此巾,也有人認為不應列于九巾之內。《三才圖會》:幅巾古賤者之服也,漢末始為士人之服。”不過現在有的正式道士也戴此巾。
道教雖有九巾”之名,但是一般道士只取少數幾種日常戴用。現在全真派道士日常多用混元巾、莊子巾和一字巾,正一派道士多用純陽巾和網巾。
來源:道教之音http://www.daoisms.org/article/sort023/info-391.html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