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壇場法器-令牌
欄目分類:道家法事 發(fā)布日期:2017-06-26 瀏覽次數(shù):次
令牌是道教齋醮 科儀中常用法器。道教法器令牌起源於中國古代軍隊發(fā)號施令用的虎符。《道書援神契》有 「令牌」項稱,「《周禮》,牙璋以起軍旅。漢銅虎符上圓下方,刻五牙文,若垂露狀。背 文作一坐虎,形銘其旁曰:如古牙璋,作虎符。近召將用令牌,此法也」。
道教的令牌多以木材或金屬制作,長方形 ,塊狀,六面均雕有或鑄有圖形和文字。明代《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中有五雷號令牌的 圖文。其圖之正面雕有龍蟠劍身,背面有雷令符文云:右令牌,取雷擊棗木造成,長五寸五 分,闊二寸四分,厚五分。選擇吉日,依式造之,四側(cè)周圍刊二十八宿名,以錦囊盛之。道 士在科儀行法時,常於儀壇上猛擊令牌,以代表天神或者天師,發(fā)布號令,呼風喚雨,召神 遣將,或降臨法壇,或護送亡魂,或驅(qū)邪鎮(zhèn)魔.
道教修道,召神請將,一定要用「令牌」,這「令牌」是一切法均要施用的。「令牌」相當于開車的「匙鎖」,等于是法旨一般,請神召將時,將「令牌」拱起,雙 手結(jié)斗印或雙白鶴訣,將「令牌」夾住,或供在法案之上,或神將未至,可將令牌擊法案三聲,一般的神將就得喼喼前來聽令。
自古以來,「令牌」屬于機密之一,一向是不公開的,有「令牌」的一定是受箓的大法師,而「令牌」又分等級,要看屬那一天宮,那一派的令牌,這其中的差別甚大。
據(jù)仙師言,曾有一位修道有年,道行深高的老法師,他看中了一位年輕的弟子,認定是衣缽傳人,于是,他依法制作「令牌」,共祭了二十余年,準備將「法簡」于弟子出道之日,付于弟子。
但是,這位弟子,最初表現(xiàn)很好,后來卻乖行逆施,令老法師深為傷心,老法師最后卻將「令牌」轉(zhuǎn)送了仙師,可見令牌 視為衣缽傳承的法寶。(濟惠道人語)
在道教文獻中,較早且比較全面記載道教令牌的是《道法會元》,該書卷五七有論令牌”一節(jié),是講授使用令牌的原因,怎樣制造令牌,祭令牌的方法。其云∶
凡行五雷大法,申發(fā)表章,祈晴請雨,止風禱雪,驅(qū)役神鬼,掃除妖氣,行符治病,差使符吏,若不申明號令,則將帥不行,吏兵不肅。五雷大法中,若不師受法令,何以驅(qū)使鬼神、祈晴禱雪。上則誤太上之法,下則誤生靈之望。
這就是說,在道教思想意識中,于施行五雷大法的法事活動中,無論是向神界申發(fā)表文章奏等道教文書,還是祈晴請雨、止風禱雪,或者是驅(qū)役神鬼、掃蕩妖怪邪氣、 發(fā)符治病、差遺符吏,法師都必須使用令牌來發(fā)號施令。若不如此,就無法申明號令,諸神將帥不會依科行事,有關(guān)吏兵也不會整肅聽命。因此,該文強調(diào),如五雷 大法中沒有法師施法發(fā)令,就不能驅(qū)役神鬼、祈晴請雨,上則違背太上之法,下則失生靈之望。由此可明《道法會元》所述施行五雷大法,令牌是不可或缺之法器。 此處所說的令牌實際就是雷法中施用的五雷令牌。該文述及制造令牌方法,云∶
凡欲造令牌,先選吉日,齋沐身心,奏聞上帝,申牒雷霆所屬去處訖。用棗木節(jié),或石榴木,或柏木,馀木不可用,長三寸,闊二寸九分,上圓像天,下方像地。于甲乙日采木,庚辛日造,壬癸日黑書、丙丁日朱書上面五雷號令四字,逢丁日命工齋戒開之,用皂紗袋之。
這里講的是造令牌的程序。
第一∶選擇吉日齋戒沐浴,使身心雙凈,然后向上帝奏聞造令牌之事,并說明所役雷霆部屬和其去處。
第二∶選擇制造令牌的木材,限定為棗木節(jié)、石榴木、柏木三種,其它則不能用,規(guī)定令牌長三寸、寬二寸九分,牌形為上圓下方,以像征天地。
第三∶限定從采木到開木刻制的日期,甲乙日采木,庚辛日制造令牌形制,壬癸、丙丁日分別在牌上面書寫五雷號令”四字,前者為墨書,后者為朱書。以上為道士設(shè)計程序,刻工則要在逢丁之日齋戒開刻,刻好用皂紗袋裝盛。制造完成后,還要祭令牌,其云∶
取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乃六龍會日,于高原或罕人行處祭之。用大雞一雙,先擇凈地,用竹五竿,云五方插之。如無竹,用木亦可。以皂錢, 不以多少,掛于五方竹上。安凈盞五雙、凈盤五面,列于五方。用烏蛇一條,如無蛇,以皂紙造蛇一條,以手裂為五段,安在五方皂錢下,卻用劍刺雞冠血,滴五方 盞內(nèi)和酒。法師與雷神為誓,請五方蠻雷,上香酌酒訖,將祭物埋于祭所太歲方下,焚化皂錢,祝遣雷神訖,收牌袋之,勿令一切人見,頓于法壇中供養(yǎng)。
這是現(xiàn)知最早的有關(guān)道教令牌祭祀的完整記錄,其可以分為四點。
第一∶祭牌時間和地點的選擇。需選用六戊日,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因為它們是六龍會日,祭地要在高原或罕見人跡之處。
第二∶祭祀用物。有大雄雞、竹竿五根或木竿五根、皂錢、凈盞五雙、凈盤五面、烏蛇或皂紙蛇一條、劍、酒等。
第三∶祭祀方法。擇凈地,把竹或木竿及盞、盤置于五方,將皂錢掛竿上,把烏蛇或皂紙蛇裂為五段,安皂錢下,用劍刺破雄雞雞冠,將血滴在盛酒的五方盞內(nèi)。
第四∶溝通鬼神。法師與雷神為誓,請五方蠻雷,上香酌酒畢,然后將祭物埋在祭所的太歲方下,接著焚燒皂錢,祝遣雷神訖,收起令牌,裝在袋中,不能讓他人看見,將令牌安于法壇中供養(yǎng)。
在《道法會元》卷五七《論令牌》之后,還記載有《行持下令》、《開道咒》,是講使用令牌的程序和咒語。其云∶
先存自身為五雷使,次呼青龍孟章居吾左,白虎監(jiān)兵居吾右,朱雀靈光居吾前,玄武執(zhí)明居吾后,存四神各執(zhí)火輪,隨方服色,降立左右前后,默咒曰∶摧山倒 岳,覆地翻天。萬神齊諾,呼圣集仙。敢有妖魔奉命不虔,滅以黃鉞,斬以镢天。令持在手,永鎮(zhèn)吾權(quán)。急急如上帝律令敕(隨敕字下令一聲)。
這 段話的意思,法師在使用令牌發(fā)號施令時,要先在腦海中存想自已身為五雷使,接著要召呼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居自已左右前后,存想四神各執(zhí)火輪。然后默念 咒語,咒文大意是表示自已的神力,如果妖魔不聽號令,將被斬滅。令持在手、永鎮(zhèn)吾權(quán),即是表示自己手持令牌,永遠擁有發(fā)號施令之權(quán)。注文隨敕字下令一 聲”的意思是,在默念咒語結(jié)句急急如上帝律令敕”時,隨著最后的敕令”念出,法師同時要用手中令牌,猛擊法案發(fā)出聲響,即所謂下令一聲。誦《開道 咒》,法師要先存 火大神”在前作為法中開道神,其云∶
火晶飛鳥,鳳嘴龍鱗。飛符前路,剪除妖氛。敢有妖孽,斷宗滅形。神威到處,食鬼吞精。急急如律令。
次厲聲云∶出吾身中罡風騎置吏、驛馬上章使、飛龍騎吏各二人。出合居前者居吾前,合居后者居吾后,合居左者居吾左,合居右者居吾右五雷院中掌執(zhí)傳令功曹使者,為吾傳香,召院中某神及某處城隍土地正神,各各居吾壇下,聽吾指揮。
次念戒神令云∶咨爾神眾,歸聽予誓,粵自中古,皇天照鑒于我下土,魑魅魍魎,敢有肆威以亂常曲,書不掩跡,流滿川源,妄生疫癘,妖孽病民。上清震悼,啟 佑下民,假我真人,肇播道法,夷厥妖氛,乃人乃物,乃蕃乃息,惟予鮮德,厥法是岸。凡予所告,不敢以私,惟恐違天之命。凡予所指,不敢以私,惟恐致天之 罰。秪畏明威,實始自予,矧爾有眾,咸雷霆選中之神,被敕佐予,疇敢荒怠。惟爾堅忠正直,耀厥威靈,乃敷摧山岳,乃變布風云,仗法以行,乃無前旁疇,或援 戈以抗,遇敵勉哉以行,上聽命令,爾毋妄行,毋茍止,毋私忿,毋侵擾,毋遵邪志,毋泄陰機,毋敢不肅爾躬,毋敢不善爾器,僅是其爾躬有戮。嗚呼,豈不勉 哉!爾眾用命則功不爾蔽,不用命則罪不汝赦,故誥以陳,汝宜聽之毋怠。
上引這段文字,在《道法會元》雖名為開道咒”,但其實際是三項內(nèi)容。
第一∶是開道咒語,即飛符前路、剪除妖氛。
第二∶是出神、召神命令,所出者為法師身中之神,所招者為五雷院中神及城隍、土地之神,是命令這些神來到雷壇之下,聽命于法師。
第三∶是法師的戒神令,帶有與所使之神盟誓的性質(zhì),即所謂咨爾神眾,明聽予誓”。令中一方面告誡諸神,必須聽從法師的命令,即所謂被敕佐予”,上 聽命令,爾毋妄行”;另一方面是法師向諸神表示自己在執(zhí)行天之所命,沒有私心,即所謂凡予所告,不敢從私”,凡予所指,不敢從私”。
要知「令牌」之應(yīng)用,極是莊嚴,正是:
面天罡,取正炁,握斗訣,上瑤臺。香焚才熱于爐中,瑞氣高飄在象外,揮起百煉七星劍,灑銀河萬派之泉,掌都天大法之權(quán),行天條禁戒之律,密運則山川鼎沸,呼吸則雷霆炎上。法言鬼懼神欽,令下則兵隨印轉(zhuǎn)。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