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讀經會】造作修種 不叩不應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14 瀏覽次數:次
文/陳景展
慈濟真人在《梓童帝君本愿經》中繼續詢問:“未審此諸眾生曠劫以來,造作修種,而獲是報?可不悲歟!可不痛歟!伏愿慈悲,示以未悟。”這是慈濟真人對于天尊的一個陳述。他看到人世間的這種痛苦,看到眾生不明白大道理,在暗昧之中互相殘害,不能自保,也不能保他。說這些人是造的什么罪得了這樣一個報,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環境里面?他看到“可不悲歟!可不痛歟!”,又悲又痛,難受。
元始天尊像(資料圖 圖源網絡)
元始天尊是道之本體,過去,現在,未來,寂然不動,永不顯現。我們看到很多的經文都是下界的一些仙人、圣真,自己修成之后,因為他經歷過人間,他從人間修過來的,感到很悲苦,看到有那么多的人,然后去乞求,天尊才因緣作答,給一個開示,他為了救人再把這個救世的方法再帶到人間廣泛流行。
《三官經》就是赤腳大仙帶下來的,這部《本愿經》是慈濟真人帶下來的,真正度人的往往都是一些散仙或者在世真人。道教的發展過程當中,被歷史所記載的也往往是這樣的人。有很多的祖師并沒有被史書記載,是因為他一路往上走。留下來的有兩種,一種是屬于他修行的一個過程,他在修行的過程中,需要完成外行這一部分,所以要慈悲度人,作為他修行的一個部分。還有一部分就是他已經修成了,修成之后,又有世間的愿望,愿力所在,所以要來了這個愿,但也是了了這個愿就走,不可能長期住守。
有的人有一種心態,地獄不空,那你就不能走,人間不空,你就成不了仙。那我就在這兒呆著,等著仙人來求他。不是這個樣子。法也好,經也好,戒也好,都是求出來的,就像一個鐘一樣,有叩有應、不叩不應,神不會去乞求人。我們敬香,在廟院里經常會看到“有感必應”,“有求必應”,“求”是人心的一個主動,“感”是人心向天發出的一個信號,有這樣信號,還要純一不雜才能上抵天庭,老天給一個“應”。不叩不應,不求就不應。
我們總認為自己有多高貴,你看看外面的螞蟻,它是客觀存在的嗎?當然是,它跟我們同處一個空間,呼吸一樣的空氣,甚至你手中掉落的一些食物的殘渣,它也要共享,吃一樣的東西,可是,只有你偶爾發呆的時候,偶爾無聊的時候,才會看一眼它,它太渺小,對你而言,也根本記不清這個洞和那個洞的螞蟻有什么區別,這只螞蟻和那只螞蟻有什么區別,你發覺長的是一樣的,可是對他們而言,每一個個體都是不同的,都是有個性的。
每個個體都是不一樣的(資料圖 圖源網絡)
此時此刻,外面飛的蝴蝶,飛過的螻蟻,飛過的小鳥,跟20年前你在家鄉,你在童年的時候看到的小鳥、螻蟻,那些蝴蝶,是完全不一樣的。你曾經看過的那些都已經死了,就像這個社會上的人一樣,我們看看老電影,看看老片子,物還在,人都變了。物是熟悉的,可以分辨出來,這是什么建筑,這是哪個城市,可是那些趕著馬車的人在哪兒呢?那些店鋪在哪兒呢?那些招牌、那些吆喝,那些悲歡喜合在哪兒呢?悄無聲息地就這樣更迭著,就像人體的細胞一樣,死的死,生的生,每一天皮膚都在脫落,有死去的細胞,死去的皮膚、頭發。
我們梳頭的時候落下來的,不是因為營養不良,而是因為它的壽命到了。它是有壽命的。長在頭上的頭發和剪下來的頭發是不一樣的,一個是活的,一個是死的。活的頭發,可以由白轉黑也可以由黑轉白,它是有生命的。我們看到現代的人穿的東西,他的世界觀,他散發出來的氣息,已經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這個時代變了,有一種東西在推行,那就是玉皇天尊排定的宇宙的運化。我們總覺得人在創造什么,回過頭來一看,不是人在創造什么,人就像風中的灰塵一樣,是這個氣在帶動它,是氣在起作用,是這個無形的東西在起作用。沒有一個人能夠作主做什么,只不過你是碰巧得了那個氣,得了那個運,天就助你,像水推舟一樣,就能行那么一段。不是你創造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冥冥中天定的。
弘道讀經會由騰訊道學頻道主辦,2014年5月31日開通。
讀經時間:每周六上午九點半至十點半。歡迎廣大善男信女積極參與,并廣而告之。
讀經參與方法如下:
一、電腦用戶。在騰訊QT語音官方下載頁面(http://qt.qq.com/)選擇“PC客戶端下載”,下載并安裝QT語音軟件。登錄QQ,點擊圖標,選擇登錄的QQ帳號。進入弘道讀經會的語音房間:95248416,即可進入房間,參與誦讀。
二、蘋果手機用戶。可以在蘋果應用商店中搜索“QT語音”,下載并安裝,再輸入弘道讀經會的語音房間號:95248416,即可參與誦讀。
三、弘道讀經會的官方QQ群號為:303308415,可以及時獲取讀經預告、經文下載等服務。
(本文系騰訊道學“弘道讀經會”活動內容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