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動土不朝拜:“戊不朝真”的道教禁忌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5-25 瀏覽次數:次
何為“戊日”?
戊日是道教的一個術語,也是道觀諸多講究之中最為重要的,也是仙道的禁忌;通俗稱之為“戊日”或是“逢戊”。
戊日是按六十甲子的排列順序從老黃歷上推,每六十天為一輪,其中凡是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這六天就叫戊日,稱“六戊”,也叫“明戊”。
念皇經和拜靜斗的老修行,亦忌“暗戊”,口訣為:“正羊(未日)二犬(戍日)三在辰,四月期間不犯寅,五午六子七雞(酉日)位,八月周流又到申,九蛇(巳日)十豬(亥日)十一兔(卯日),十二牛頭(丑日)重千斤”。
“戊不朝真”的道教禁忌
唐宋后,戊日的禁忌開始進入宗教之中。道教凡是戊日皆不朝真,不燒香、誦經、不朝拜,不建齋設醮。
《抱樸子》云:“天地逢戊則遷,出軍逢戊則傷,蛇逢戊不進,燕逢戊不銜泥”。
《女青天律》云:”若法官道士焚香誦經,不禁六戊,鐘鼓齊鳴,進表上章關奏天曹者罪加一倍;禁戊不犯者功德無量”。這里就是說,如果法師,道士等,在戊日的時候燒香進表,那就罪加一等,從重處罰。所以現在的寺廟宮觀到了這一天都不燒香,不動法器。一般不知道的群眾在這一天去廟里上香,也是不鳴磬。
因此,道教有“戊不朝真”之禁忌。道教宮觀于“戊”日前天傍晚,主殿外必須懸掛“戊”牌,以告示道眾。此日名曰:“鬼哭日”。在民間,戊日不能動土,不能以糞便不凈之物污穢地面,以免沖犯土煞。
漢武帝
“戊不朝真”起源于漢武帝傳說
典籍有記載的最早應該是源自漢武帝時期了,據《九天神霄戊口禁忌》記載,當年漢武帝好道求仙,在元豐元年七月望日這一天,感應到西王母降臨了。于是漢武帝就問:現在天下多事啊,什么蝗災,水災,旱災的搞的民不聊生啊,這是為什么呢?
王母娘娘就說:這不能怪我們神仙啊,這是民眾自己造的災,在一年四季里面,有六個戊日是禁忌的日子,大家都要休息,民眾在這一天動土耕地的,就是犯了陰陽禁忌了,天道自然降下災禍,于是就有了缺水干旱,百谷不收,自然民眾要遭受饑餓了。
漢武帝一聽,明白了,就又問:既然這個戊日的禁忌這么厲害,那怎么避免和攘解呢,我來教給大家,讓大家都不再犯。
王母娘娘說:戊日的禁忌最厲害,根本沒有辦法攘解,而且不光是蝗災,水災,旱災之類的災禍。四季里不同的犯禁,有不同的災禍,你們可要小心。戊日這一天不可澆灌肥糞,也就是施肥,因為會觸穢地靈。春天犯六戊,那這個人就會壽命變短,子嗣變少。如果動土,那就犯了帝星。夏天犯六戊,那這個人就會眼目失明,飛災橫禍不斷,動土,就犯了主府星辰,那自然不會保佑人了。秋天犯六戊,那么這個人就會遭瘟癟時病,動土,就犯了五岳四讀。冬天犯六戊,這個人就會有很多官非口舌,還會耗散財物,如果動土,就犯了后稷皇社。如果大家都能敬畏天地,不去觸犯戊日禁忌,那自然是時和歲檢,衣食自然。
說完這些,王母娘娘邊飛走了。于是乎從漢朝開始,在我們漢民族中就有這樣一個禁忌產生了,就是在遇到戊日的時候不動土,不干活,大家都放假休息。現在看起來這是一個很科學的民俗,讓早在2000年前的先民就知道勞逸結合了。
附:2014年明戊日表:
1/7 1/17 1/27
2/6 2/16 2/26
3/8 3/18 3/28
4/7 4/17 4/27
5/7 5/17 5/27
6/6 6/16 6/26
7/6 7/16 7/26
8/5 8/15 8/25
9/4 9/14 9/24
10/4 10/14 10/24
11/3 11/13 11/23
12/3 12/13 12/23
2014年暗戊日表:
1/6 1/18 1/30
2/5 2/17
3/4 3/16 3/28
4/3 4/15 4/27
5/7 5/19
6/4 6/16
7/4 7/16
8/6 8/18 8/29
9/10 9/22
10/1 10/13 10/25
11/6 11/18 11/24
12/6 12/18 12/22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