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究竟是南海觀世音還是道教女神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5-23 瀏覽次數:次
媽祖
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媽祖究竟是佛教的南海觀世音,還是道教的女神。在臺灣,一些廟宇也供奉媽祖。媽祖又被稱為“南海女神”,自然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南海觀世音菩薩,但是媽祖究竟歸佛還是歸道呢?
有關媽祖的史料
有關媽祖的史料,今所見之最早者為南宋高宗朝廖鵬飛《圣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碑記中談及圣墩所供神像,有男有女,「獨為女神人狀者尤靈,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既歿,眾人立廟於本嶼。」又南宋寧宗朝丁柏桂《順濟圣妃廟記》云:「神莆陽湄洲林氏女,少能言人禍福,歿,廟祀之,號通賢神女。或曰:龍女也。莆寧海有堆,元佑丙寅,夜現光氣,還堆之人,一夕同夢曰:『我湄洲神女也,宜館我。』於是有祠在圣堆。」宋代的這兩則史料,都說媽祖是巫祝、神女,其神格屬性,屬於道教,和佛教無關。《元史.卷七十六.祭祀志五.名山大川忠臣義士之祠》云:「南海女神靈惠夫人,至元中(一二六四至一二九四年),以護海運有奇應,加封天妃神號,積至十字,廟曰靈慈。……祝文云:『維年月日,皇帝特遣某官等,致祭于護國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元人也是將媽祖歸類為「名山大川」的神靈,稱之為南海女神,列為祀典。《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傷字號》(臺灣新文豐刊本第十九冊)收錄的《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是敘述天妃媽祖成道的相關經典。上述這些較早期的史料,都是將媽祖劃歸入道教神只中。媽祖故事被糝入佛教色教,應是從明代中葉開始。《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天妃娘娘》(見清.葉德輝重刻明刊本)說:
「妃,林姓,舊在興化路寧海鎮,即莆田縣治八十里濱海湄洲地也。母陳氏嘗夢南海觀音與以優缽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免身得妃;以唐天寶元年三月二十三日誕匕之日,異香聞里許,經旬不散。幼而穎異,甫周歲,在襁褓中,見諸神像,叉手作欲拜狀;五歲能誦《觀音經》,十一歲能婆娑按節樂神,如會稽吳望子、蔣子文事……居無何,儼然端坐而逝,芳香聞數里,亦猶誕之日焉。自是往往見神於先後,人亦多見,其輿從侍女擬西王母云。」
宋元史料看不出媽祖與佛教有關
宋代、元代史料,看不出媽祖與佛教的任何關系,《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所述天妃事,當是明世三教合一盛行下,所演化出來的。也可能受元世稱媽祖為「南海女神」的影響,由「南海」而聯想到觀音。雖然《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天妃娘娘》糝進佛教之觀世音,說天妃的母親夢見觀音送予優缽花,又說天妃「五歲能誦《觀音經》」,似乎與佛教的觀音,關系密切。但此觀世音,以明人《西游記》、《封神演義》等小說看來,又稱為慈航道人,是被道教收編的佛教神只,已和佛教的觀世音有別;明中葉以後小說中所見的觀世音,都是玉皇大帝的手下屬神,是道教化的神只。又,明.吳還初編《天妃娘媽傳》(收錄於《古代珍稀本小說》,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出版),和臺北國家圖書館所藏編於明萬歷末的《天妃顯圣錄.天妃誕降本傳》,其中所說天妃與觀音的關系,也都可做如是觀。再者,上述明中葉後的天妃傳,雖也有媽祖敬拜觀音之說,但所說的媽祖成道故事,或說由玄通道士授玄微秘法,窺井得符,遂靈通變化;或說「入瑤池見王母,轉往南海得觀音傳法」「湄洲羽化為神后」,都是很典型的道教成道故事,而不是遵修佛教的四諦(證羅漢果)、十二因緣(證緣覺)、六度萬行(證菩薩、佛)而悟道者;所得果位(女神、夫人、天妃、天后),亦和佛教果位說(佛、菩薩、緣覺、羅漢、三界天人)不同。因而媽祖神的屬性,應是道教神,和佛教無涉。臺灣研究媽祖的學者甚多,有的甚且僅據明中葉以後的史料,如《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所說媽祖與觀音之關系,而把媽祖歸為佛教神,卻不知明世的觀音,已是道教化的觀音(慈航道人),不是佛教觀音;臺灣民間道教廟所供的觀音,亦皆是屬於道教化的觀音。由南宋及元世的史料,及媽祖的成道故事看,媽祖,其神格,應是純粹的道教女神。且以今日大陸及港、臺所見供祀媽祖的廟宇及祀儀來看,都是屬於道教形式的宮廟與祭儀,和佛教的寺院及供祭法有極大差別。將媽祖視為佛教神只,顯系誤判,或是別有用心的做法。
媽祖廟的科儀
綜歸來說,從佛「寺」、道「廟」,祠堂外貌、神只衣著、封號及祭祀用品、科儀上看媽祖神格屬性。媽祖的祠所,稱為「宮」或「廟」,是道教廟宇的稱呼;其建筑形式,也是道教廟宇的風格。媽祖的神像造型,是中土后妃形貌,而不是印度佛教佛、菩薩、緣覺、羅漢、飛天等造型。媽祖廟供奉的供品為線香、紙錢、三牲、清酒、祭品,廟中有給香客的平安符,廟與廟間有刈香(進香)互訪、有繞境出巡、迎神賽會;這些都是道教的活動,和佛教無涉。
道教神的封號
再者,道教神只的封號,尊貴者如天尊,敬老者如丈人、老母,但最常見者,則為帶有人間政治組織色彩的職稱,如帝妃、王侯、元帥、護法、將軍、使者等。男神封號常見者如:帝、王、君、真人、元帥;女神封號,常見者如:夫人、元君、母(老母、圣母)等。舉例而言,男神如玄天上帝、關圣帝君、廣澤尊王、東岳上卿司命君(見《真誥》)、紫陽真人(見《真誥》)、天蓬元帥。女神如:九華安真妃(《真誥》)、紫微王夫人(《真誥》)、南岳夫人魏華存(《真誥》)、南岳紫虛元君(《真誥》)、碧霞元君、驪山老母、西王母等等。道教的這些神只封號,大都由歷代帝王來封贈,有一定的規則,先低階後漸至高階,古已有封贈者,只能加封不能貶降。這套制度,在宋代已建立。《續資治通監長編》卷三百三十六北宋神宗元豐六年,第八頁:
「太常寺言:『博士王古乞自今諸神祠加封,無爵號者錫廟額。已賜廟額者,加封爵。初封侯,再封公,次封王。生有爵位者,從其本。婦人之神,封夫人,再封妃。其封號者,初二字,再加四字。如此則錫命馭神,恩禮有序。凡古所言,皆當欲更增。神仙封號,初真人,次真君。』并從之。」
上引所述道教神只封贈名號,皆由卑而至尊,有一定的次序。封贈由二字至四字至十余字、二十余字、三十余字的封號,都曾出現過。媽祖是道教的女神,自然歷來也有祂的封號。
媽祖的封號
歷代媽祖的封號,散見於《四明續志》、《鑄鼎余聞》、《天妃廟記》、《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等。而記載最詳盡可信的,當為湄洲賢良港天后祖祠刊印,媽祖裔孫林清標於乾隆戊戌年所敬輯的《敕封天后志》一書。今據《敕封天后志.卷上.歷朝褒封》載錄於下:
宋徽宗宣和四年賜「順濟」廟額。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封「崇福夫人」,紹興二十六年封「靈惠夫人」,紹興二十七年加封「靈惠昭應夫人」。宋孝宗淳熙十年封「靈慈昭應崇善福利夫人」。宋光宗紹熙元年進爵為「靈惠妃」。宋寧宗慶元四年加封「助順(靈惠助順妃)」,開禧元年加封「顯衛(靈惠助順顯衛妃)」,嘉定元年加封「護國助順嘉應英烈妃」。宋理宗寶佑元年加封「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協正妃」,寶佑三年加封「靈惠助順嘉應慈濟妃」,寶佑四年加封「靈惠協正嘉應善慶妃」,開慶元年進封「顯濟妃」。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封「護國明著天妃」,至元二十六年加封「顯佑」。元成宗大德三年加封「輔圣庇民」。元仁宗延佑元年加封「廣濟」。元文宗天歷二年加封「護國輔圣庇民顯佑廣濟靈感助順福惠徽烈明著天妃」。明太祖洪武五年敕封「昭孝純正孚濟感應圣妃」。明成祖永樂七年加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清圣祖康熙十九年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康熙二十三年加封「護國庇民昭靈顯應仁慈天后」。清高宗乾隆三年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天后」,乾隆二十二年加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天后」,乾隆五十三年加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天后」。清嘉慶五年加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天后」。
我們由上列媽祖的封號上看,先是宋徽宗的賜廟額,再來才是封號。由「夫人」、「妃」、「天妃」、「天后」,有一定的次第,封贈之字,由二字,至嘉慶五年加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天后」,共三十字封號。又有的人以為清康熙十九年封贈的封號是「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上圣母」,但據湄洲祖廟所刊《敕封天后志》及《欽定大清會典事例》看來,康熙所封贈的封號是「天妃」而不是「圣母」。《敕封天后志》是媽祖裔孫所輯,里面載錄各朝皇帝詔封全文,也包括了康熙朝,但皇帝詔書祭文,都說康熙十九年封天妃,康熙二十三年封天后;皆無封「天上圣母」字樣。疑天上圣母之稱,是後人所誤記。
媽祖是護海有功被民所奉祀的神只,合於道教祀神法則;媽祖的修煉法門,也是道教符術之說。而供媽祖之供品及科儀,如線香、紙錢、三牲、刈香(進香)、平安符、迎神賽會;無一屬於佛教。媽祖的扮相也是道教神只形貌。媽祖的修鏈法門,也非佛教的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不管從佛「寺」、道「廟」,祠堂外貌、神只衣著、封號及祭祀用品、科儀上看媽祖神格屬性,都是道教神只,今日臺灣的和尚硬把媽祖說成是佛教神,認為跟隨媽祖可以修行佛法。真不知如何修起。
媽祖與佛教混淆的原因
日本占領臺灣期間,為消弭島上漢人的民族意識,曾以廢除「淫祠」為名,想要廢除具有濃厚民族色彩的道教廟宇,因而有不少道廟在後殿供奉佛教的觀世音,假托佛教寺廟而得予保存;有的則請和尚為住持,以減少日本人之糾葛。日本.宮本延人《日本統治時代臺灣地區寺廟整理問題》(天理教道友社,一九八八年出版)、一八九九年七月臺灣總督府令第五九號《舊慣社寺廟宇等建立廢合手續》,以及日本昭和十六年至昭和二十年間,在臺發行的《民俗臺灣》(東都書籍刊印)中所見在臺學者之討論皇民化及民俗問題等,都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借行政以干涉宗教之一斑;也加深了道教被佛教所矮化,造成佛高於道的錯覺。
媽祖的神格屬性,由媽祖廟的稱號、廟貌、神像、供祭物、科儀、平安符、祭神活動(刈香、繞境)等看來,全屬道廟規制而非佛教。再由媽祖成道前的修行法門、顯圣濟民等等看來,媽祖也完全合於道教以修鏈和濟民為主的修行方式。而媽祖的封號由「夫人」而「妃」而「天妃」而「天后」等,這些皆是道教神只封號。加贈封號,有一定的規則,先卑後尊,於是由女神,進而夫人,進而封妃,進而天妃,進而天后等;封號也由二字而增至三十字。我們以宗教本身的規范來檢視媽祖,可以確定媽祖是道教神只。
在臺灣,媽祖會被有心人士操弄成佛教神只,主要原因大概有下述幾項:其一是,明後的傳記,將媽祖和觀音牽連上關系,一般人不去細究此觀音是道教化的觀音,已非佛教觀音,只憑直覺將觀音和佛教劃上等號。其次是,臺灣北港媽祖神像是清康熙三十三年,樹璧和尚自福建湄洲天后宮奉請來北港,并建廟為第一任住持。樹璧和尚屬佛教臨濟宗,福建臨濟宗的和尚,大都和民間齋教有密切關系,偏向三教合一,并非「正統」佛教徒。樹璧來臺時,可能是帶媽祖以保平安,到臺後感念媽祖保佑,所以樹璧和尚才會奉祀媽祖,為之立廟。其三是,從事田野調查者常以廟祝所說為真,無力考證經典,而廟祝并非鴻儒碩學,學識有限,難免誤說,再看到和尚為廟祝,於是以為媽祖出於佛教。
綜上所說,媽祖的被視為佛教徒或佛教屬神,實是出自臺灣地區的特殊現象。但此種現象,借由臺灣佛教的發展,逐漸影響到東南亞。筆者今年(二00七年)八月到馬來西亞講學時,友人告知吉隆坡天后宮信徒中,也出現了媽祖屬性歸佛歸道之爭。
其實媽祖是有師父的,祂的師父是“老道士玄通”,學的是“玄微秘法”,玄微秘法并不是佛教的任何門法,媽祖在佛教不是什么菩薩更不是什么佛,祂是一個廣濟世人的女神,因此是道非佛是不爭之論,此理至明。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