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古民俗活化石:云南五大廟會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布日期:2017-04-29 瀏覽次數:次
文/劉揚武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宗教及歲時風俗,也是一種民間集市貿易形式。這種傳統民俗活動的形成與發展與寺廟的宗教活動有關,一般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等活動,地點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故名廟會。
鳳山太和宮金殿(資料圖 圖源網絡)
古時昆明廟會多達10余個,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分別祭祀如來、觀音、三清、城隍、文昌、關公、土地、土主等,同時進行娛樂和購物等活動。
如今昆明的廟會,按時間排序,主要有正月初九金殿廟會、二月十九官渡古鎮土主廟廟會、三月三西山和黑龍潭廟會、六月十九觀音山廟會、八月初一盤龍寺廟會等五大廟會,它們集宗教祭祀、文化娛樂、旅游購物、美食觀光、民間技藝、民俗表演等諸多內容為一體,成為頗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大型傳統民俗活動。
金殿廟會
昆明北郊鳴鳳山太和宮,是云南著名的道觀,始建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清康熙十年(1671年)由平西王吳三桂重建。因其主殿是青銅鑄造,金輝耀眼,故名金殿,也叫銅瓦寺,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青銅建筑。
農歷正月初九,傳說是玉皇大帝誕辰,人們要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如今祭祀成分淡化,逐漸演變為廟會。
金殿廟會賞茶花(資料圖 圖源網絡)
金殿廟會是昆明家喻戶曉的傳統民俗節日,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從正月初八至初十,三天會期,昆明城鄉群眾有傳統的“爬鳴鳳山、摸福、賞茶花”趕廟會習俗。這時,正值金殿茶花、木瓜花、杜鵑花盛開時節,人們踏青,賞花,娛樂,購物、品嘗美食,十分熱鬧開心。廟會期間,人潮如流、摩肩接踵,各種吃的、喝的、玩的,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到處都有人跳花燈、唱山歌、舞龍燈、對調子、演奏洞經;小吃攤成排成行,嘗不盡各種名特風味食品;金銀器具、竹編、手工繡品等民間工藝品琳瑯滿目……。
金殿廟會周期長、規模大,如今已成為昆明地區一個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傳統民俗活動,每年趕廟會的人超過10萬人。2013年11月25日,金殿廟會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官渡古鎮土主廟廟會
官渡古鎮的土主廟廟會,每年農歷二月十九舉行,為期三天。
官渡土主廟始建于唐代,是昆明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土主廟廟會是官渡古鎮傳統節慶之一,又名菩薩會、迎土主老爺,主要流傳在官渡古鎮附近的10余個村子里。經過多年演變,如今土主廟廟會已成為一項傳統的民俗節日,吸引著各地游客。“白牛迎土主”大巡游,是土主廟廟會主要環節之一。
白牛迎土主(資料圖 圖源網絡)
游行隊伍通常由舞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唱花燈等官渡民間傳統藝術形式組成。人們簇擁一頭雄壯的白毛水牛,在儀仗隊的鳴鑼開道下,騎在白牛背上的土主在鎮內各村游行,祈求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國泰民安。土主是當地民間的保護神,載著土主巡游的白牛是吉祥的象征,大家爭相去摸牛祈福。
官渡古鎮是古滇文化發祥地之一,古跡眾多,不到1.5平方公里的面積內有唐、宋、元、明、清時期的五山、六寺、七閣、八廟等多處景觀。官渡金剛塔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現存最早建造、保存最完好的金剛寶座式石塔;還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妙湛寺東塔、土主廟、法定寺、文明閣、魁星閣、觀音寺、凌云閣、古戲樓、三圣宮、燃燈寺、五谷寺等10多處景觀及多處保存完好的“一顆印”民居。人們在逛廟會時,可以看古跡,賞民俗,聽對歌,看功夫,嘗美食。
西山和黑龍潭廟會
三月三耍西山,是昆明城鄉男女老少皆知的口頭語。這一天,人們成群結隊由龍門村拾級而上,經“千步崖”,上“三清閣”,踏青,游春,趕廟會。
農歷三月三,是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源于古代“上巳節”,傳說這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韓詩章句》載:“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執蘭招魂續魄,祓除不祥。”魏晉以后,上巳節定在三月三,后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到唐代已形成大的春日樂游活動。杜甫在《麗人行》中描繪到:“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在道教中,農歷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
黑龍潭廟會(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三月三廟會期間,儒釋道三教合一的西山上,各寺都有大型宗教活動。三清閣建筑群是道教圣地,也有各種祭祀和法事活動,香火很旺。各個地方還有群眾自發組織進行的各種民間傳統文藝表演,山林間到處可聞山歌小調,歡聲笑語。
昆明北郊黑龍潭公園內的黑龍宮和龍泉觀也是道教圣地,每年三月初三也要舉行廟會,祭祀龍王,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并有各種娛樂、購物、賞花、美食、踏青等活動,趕會者每近萬人。
觀音山廟會
昆明地區的觀音會,一年之中有三次,即二月十九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每個會期,各寺廟都有相關活動。
其中最有特色、場面最大的是觀音山廟會。
晉寧觀音廟(資料圖 圖源網絡)
觀音山在滇池中部西岸,孤峰突兀伸入湖中。山上草木繁茂,濃陰匝地,自古以來是人們飽覽滇池風光的最佳去處之一。山中有建于明嘉靖年間的觀音寺,每年的農歷六月十六至十九日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廟會,俗稱“觀音山廟會”。會期三天,每天從周圍各縣來趕會的群眾超過萬人。
觀音山背靠西山森林公園,周邊有白魚口康體旅游項目、小七十郎度假山莊、生態蝴蝶園、富善生態草莓基地,西華生態濕地等旅游景點,是滇池西岸的休閑觀光勝地。
盤龍寺廟會
晉寧盤龍寺是昆明地區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建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是云南著名佛寺。
盤龍山方圓數十里,群山環抱,松濤萬頃,主峰巍峨聳立,中峰突起,形似盤龍。清代周華林在《盤龍山》中寫道:“蜿蜒山不斷,作勢欲盤龍,樹杪藏簫寺,云根隱秀峰”。
傳說蓮峰和尚建寺的時候,山谷間的龍潭有蛟龍藏身,蓮峰和尚驅趕蛟龍后潭水干枯,蓮峰和尚就在這里建寺,稱為盤龍寺。另一種說法是潭中原有六條龍,其中五條被趕走,有一條龍仍在興風作浪,蓮峰祖師將它降服作為坐騎。寺廟建成后,香火漸旺,不久蓮峰和尚坐化,被尊為“盤龍祖師”。
盤龍寺廟會(資料圖 圖源網絡)
明初,祖源和尚又繼續擴建盤龍寺,建蓋藏經樓、觀音殿,使盤龍寺更具規模。據《徐霞客游記》記載:“盤龍山蓮峰祖師,名崇照,元至正間以八月十八日涅槃……至今日以此為盤龍會。”
每年農歷八月初一是盤龍寺廟會,會期三天,是昆明大型廟會之一,來此朝山拜佛趕廟會的香客和游人成千上萬,接踵摩肩、絡繹不絕。趕會的人大部分來自昆明、呈貢、昆陽和玉溪,也有許多來自省外、國外的香客,十分熱鬧。廟會中的“沐佛”活動,是整個廟會最殊勝的項目,莊嚴盛大,非常壯觀。
昆明的五大廟會,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太多了——面人、年糕、果脯、米花糖、剪紙、舞獅、耍龍、唱花燈、滇劇、對調子、草編、銀銅器、米上刻字、發絲神雕、火書……數不勝數。各種民間藝術、民間美食、民間工藝和民間習俗,在這里匯聚,使廟會成為一個保存、傳承、展示、宣傳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場所,成為觀光旅游、民俗文化、民間商貿、民間技藝的重要展示窗口。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昆明的五大廟會》一文整理發布,作者劉揚武,選自《云南日報》,2015年3月29日。)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