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該入世的時候要入世
欄目分類:道教動態 發布日期:2016-07-27 瀏覽次數:次
人們很容易從人群中找到張繼禹。這位53歲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身穿一件深色對襟中式上衣。他是道教天師張道陵的第六十五代裔孫。
“我從2003年開始當人大代表,此前當了三屆政協委員。”他說。
當被問到在道長與代表之間身份的轉換時,他表示,道教本來就有“出世”和“入世”之說。“該入世的時候要入世,當初丘處機道長不是還游說過成吉思汗‘欲罷干戈致太平’嗎?”他說。
張繼禹1962年出生在江西,小時候趕上了“文革”,當時道教被認為是落后的文化而被否定,他一家也被當做“張天師黑爪牙”下放到農村,務農為生。
“那時候也沒有大學考試,我的夢想就是當兵,可是政審又通不過。”他回憶說。
改革開放后,廟宇得到恢復,道教協會找到了他,希望他學習道教文化。“其實當時也沒想太多,讓學就學唄。”他說。于是張繼禹1983年到了北京。
1988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后,他提得最多的就是全面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開放宗教場所給信教群眾。
“有的地方不推動,人們的觀念也沒有轉變過來。”他說,“剛來北京的時候,和尚道士走在街上,人們像看怪物一樣,覺得怎么這么落后。”現在人們可以大大方方參加各種宗教活動。目前中國登記在冊的道士有5萬人,開放的道教場所有兩萬處。
作為人大代表,張繼禹提的最多的是關注中國傳統文化。“道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他說。
對于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一些熱點,他也會用道家思想來解釋。比如政府工作報告中幾次提到了反腐。張繼禹聯系到了道家思想的清修寡欲。“沒有欲望不能推動社會進步,但是欲望過度會導致腐敗。人們應該做到內心堅定,清靜返璞。”
談到中國經濟,張繼禹引用道家思想說:“把社會發展調整到與自然資源支撐相協調,尊重自然發展規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