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鳴與探討:“草根”看學術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16 瀏覽次數:次
像我這樣的人,大概是不太適宜到光明日報高等教育版上來奢談學術的,因為對于高居殿堂的學術來說,咱只是一草根。只是因為平時愛讀點孔孟,讀點馬列主義,所以讀了近日《光明日報》上刊載的劉振天《我們怎么看待所謂的“垃圾學術”》、秦春華《到底是“學術”,還是“垃圾”——與劉振天先生商榷》、朱文通《應該旗幟鮮明地反對“學術垃圾”》諸文,也禁不住動起筆來。
在學人的成長和學術的發展中,低水平的重復研究是必然存在的。但對整個學術界來說是低水平的重復研究的學術,對學人個人來說卻也標志著他自身的學術水平和學術能力所達到的新境界,恩格斯說:“理論思維無非是才能方面的一種生來就有的素質。這種才能需要發展和培養,而為了進行這種培養,除了學習以往的哲學,直到現在還沒有別的辦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84頁)這種對整個學術界來說是低水平的重復研究的學術活動卻正是個人發展他的學術能力所必須有的鍛煉,如果學術界以萬分不屑的態度對待處于成長階段的學人的低水平的重復研究,而學人也因此自己慚愧起來,再不敢甚至也不屑去經歷這種鍛煉,那當真要“連學術垃圾恐怕都沒有了”。所以,學術界只應該深惡痛疾“垃圾學術”,在討伐“垃圾學術”的時候,不應該把“低水平重復性學術研究”活動也一并討伐進去。相反,“低水平重復性學術研究”還應該作為一種活動得到應有的尊重,就像小學生寫出來的字是歪歪斜斜的,這些字果然不能作為書法作品去賣錢,但他練習寫字的活動還是應該得到尊重的,他如果將來成了大書法家,難道不就是通過這樣的起先必然是幼稚的活動培養出來的嗎?
另一方面,丑媳婦也總是要見公婆的,就算是“低水平重復性學術研究”,但既然做了,也總要拿出來給人看,也需要獲得學術共同體的評價,何況在做研究的人本人也未必清楚自己做的就是“低水平重復性學術研究”。我們的學術刊物,現在也不完全只是一個學術交流的場所,它同時還發揮著一種學術評價的作用,對于整個學術界來說,這種“低水平重復性學術研究”和“低水平學術投稿”在審稿的過程中理應被我們的學術刊物過濾、攔截住了,是沒有機會成為可能漂浮在學術界的“垃圾學術”的。如果說研究是一種個人性的學術行為,那么發表就是一種社會性的學術行為。發表要占有公共資源,學術刊物有限的版面被“垃圾學術”鵲巢鳩占,甚至于“劣幣驅逐良幣”,終究也不是個事。所以,清理“垃圾學術”,給真正的學術騰出版面,這是完全應該得到肯定和支持的。何況在一些高端的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能產生巨大的學術聲譽,以低水平的成果投機高水平的聲譽,那幾乎就是欺詐了,也不應該是學術界能容忍的。
問題在于“垃圾學術”應該不應該用“低水平重復性學術研究”來界定?“抄襲”無疑是“低水平重復”,但“抄襲”還是一種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連“學術研究”也說不上了,所以“低水平重復性學術研究”也沒有理由包括“抄襲”在內了。那么“訓詁”,把古人講過的意思力求原原本本地用自己的語言再講一遍,算不算“低水平重復性學術研究”?那么“傳播”,寫文章把別人的研究成果力求不背離他的原意地介紹給更多的人,算不算“低水平重復性學術研究”?甚而至于,收集和整理學術文獻,算不算“低水平重復性學術研究”?收集和整理學術文獻,這是一項繁瑣、艱苦但極為基礎的工作,整個學術的發展,如果不經歷這么一個奠基階段,是不可能發展到綜合創新的更高階段的。但這種基礎性的工作很難說是高水平的,創造性的。
總之,我想談的尊重“低水平重復性學術研究”,當然不是歌頌“低水平重復性學術研究”,畢竟學術的生命在于創新。但我們還是要尊重“低水平重復性學術研究”,只是因為它是學術活動起始階段的一種鍛煉,發展和培養學術能力,除了這樣的鍛煉之外,直到現在也還沒有別的辦法。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濱江初級中學)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