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功累德乃修身立命之根本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16 瀏覽次數:次
修身立命,這是對修道人非常重要的功課,是我們修仙成道的必經之路。下面我就以《文昌帝君陰騭文》為例來論述。在論述之前,我先持誦《文昌寶誥》:
志心皈命禮
不驕帝君。玉真慶宮,F九十八化之行藏。顯億千萬種之神異。飛鸞開化于在在。如意救劫以生生。至孝至仁。功存乎儒釋道教。不驕不樂。職盡乎天地水官。功德難量。威靈莫測。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天輔元。開化主宰。司祿職貢舉真君。七曲靈應。保德弘仁大帝。談經演教。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
不驕帝君指文昌帝君,唯不驕樂天居九天之中,統御九天。有功而不居,有德而不顯,所謂不驕。輔元者輔佐元皇也,元皇既造化之祖。開化者開大有之化,帝君之號。主宰者權衡也。司祿職貢舉者,帝君之職也。經云:“邇者蜀有大神,號曰梓潼,居昊天之佐,齊太乙之尊,位高南極,德被十方,掌混元之輪回,司仕流之桂祿,考六籍事,收五岳形,歷億千萬劫,現九十余化,念念生民,極用其情,是以玉帝授之如意,委行飛鸞,開化人間,顯跡天下,蓋此末劫實未可除,若欲消之,此神其可。”真君者既真宰也。七曲者帝君曾居蜀中七曲山得加封,以七曲為北斗之稱。靈應者,神降而有感通。保德宏仁者,保先天之五德宏后天的大仁。大帝者帝君。談經演教者帝君之功記也,故得登上清之境。消劫者,消萬劫,滅萬罪。心為一身之主,正心則萬劫息滅,萬罪冰消;不正則劫從中生,罪從中起。故君子修身從正心誠意起,而貴在格物。行化者,行大化。所謂大化謂之教,所謂教,修道之謂教。君子始于治身,終于達道。行之而不知,大化之始,萬物之根,萬品之宗。更生者身外而身
存,經云:“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能將性命做盞延壽燈,則不失凡身得道身。永命者續更生而言之,經云:“死而不亡謂之壽。”尋得道身自是永命也。天尊者至大之貴也。
《文昌帝君陰騭文》是文昌帝君度化眾生的開示,來為我們做種種垂訓。希望大家能得到功名、祿位,心想事成,世間的福報,都要從陰騭文里面來,勸化眾生,積陰功陰德,為善不揚名,功行圓滿,天降吉祥,福祿駢臻。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賜汝以福。帝君開示我們說:“文昌帝君十七世,世世為父母官。從沒有顯耀自己,”以狐假虎威,官僚主義來欺壓百姓的事。常常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起分別心,容別人容不下的事,寬恕別人的過失,濟民救苦,上合天心,下合民意。
天地之間為人最尊,北斗鬼官云:“人為萬物之靈。”人身難得,中土難生。畜生、餓鬼、地獄托生人道不容易,所以人身難得。生在太平年間,生在大地山河,中土難生,所以我們已經很幸福。
人心不滅,道心不徹。人心不滅者,為不能看淡俗情。衣服恐其不華麗;飲食恐其不鮮美;聲明恐其不張揚;才華恐其不顯露;銀錢貨物恐其不多;田園屋宇恐其不廣。一切不能看淡,而有求福之心。時而有欲安之意;時而有貧苦之嘆;時而有奢侈之思。滿腔私欲,此即所謂人心也。不減者,不能看淡世俗使之去也。皆因不能看淡世俗,而使其道心不徹也。所謂道心者,淡有也,淡毀也,淡善也,淡生也,淡死也。能看淡一切便是道心,此心用來修道而道可成,用來降魔而魔自消。修道者,可不去其人心而在其道心也。
人生于天地之間,受陰陽二氣而立,秉五行造化而養。所謂陰陽者,在乎性命,性為陽、命為陰,一陰一陽之謂道。所謂五行者,道言金木水火土,儒言仁義禮智信五常,釋言殺盜邪淫妄酒五戒。天地造化不出乎五行之間。人若殺生害命,則失仁,在天則木德歲修不安,在地則東方有災,在人則肝有疾。內顯于怒火,外現于嗔恨,則人之靈根被壞,真性被誤。人若盜金偷玉,則失義,在天則金德太白不安,在地則西方有災,在人則肺有疾。內顯于昧理,外現于癡心。人失仁義,則肺肝不得交,金母木公不得會,障迷自性也。人若邪淫無禮,則失禮,在天則火德熒惑不安,在地則南方有災,在人則心有疾。內顯于躁火,外現于心猿。人若酒肉安身,則失智,在天則水德不安,在地則北方有災,在人則腎有疾,內顯于神不安,外現于邪淫。人失禮智,則心腎不得交,嬰兒姹女不得會,龍虎不媾,大丹不成,終入輪回也。人若妄言惡口,則失信,在天則土德睺鎮不安,在地則中央有災,在人則脾有疾,內顯于妄念,外現于意馬。人失信,則五臟不會,刀圭不成,三界難超也。人若能斷五惡,以五戒鎮之,五常成之,自然生五德,五德一全,可謂仙也。代天地宣化,養陰陽施令。人斷殺,則仁全,天上歲修順行,地下東方安鎮,人中肝火不怒,化青華救苦,謂之大慈仁者。人斷盜,則義全,天上太白順行,地下西方安鎮,
人中肺火不生,化九光寶苑,謂之真元恢漠。人斷邪淫,則禮全,天上熒惑順行,地下南方安鎮,人中心火下降,化南極長生,謂之玉清真王。人斷酒肉,則智全,天上伺辰順行,地下北方安鎮,人中腎火自滅,化北極紫微,謂之諸天統御。人斷妄言,則信全,天上睺鎮順行,地下中央安鎮,人中脾火自退,化九華玉闕,謂之承天效法。若此人內丹自結,外丹自成,登真有路。故人斷惡修善,既是度人又是度己之美事。
人斷惡修善則進道,國斷惡行善則進魁。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自然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而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豈有不亂,國家豈有不亡者呼?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禮犯義,其原皆生于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為國恥。九美德:忠以盡職責,孝以奉尊親,廉以養儉德,節以保貞操,義以制事宜,信以立交道,仁以接人物,惠以待群眾,禮以示謙恭。
人能口不為惡易,能行不為惡易,能心不為惡難。故為善貴在治心,除人心而來道心,去人理而存天理,既能正直行化,謂之“代天宣化總無私。”人欲除人心者,先以戒志身志心,諸惡莫做,自然眾善奉行。內則身中五臟清涼,六腑調泰,外則圣光圓滿,無私公正。而眾戒中以五戒為重,受持者,先天五德全,五行應,則五氣朝元。又以三皈為盟,受持者,三寶全,三清現,則三花聚頂。太上三五盟威之箓成于其中,雷霆三五之道顯于其中。日月賴之明,天地賴之開,萬物賴之生,陰陽賴之運,圣人賴之圣。狗嗅之為虎,雞食之為鳳,俗得之為圣。故眾人志心皈依三寶,行持五戒,何愁圣賢仙佛難做?見其生不忍見其死,仁德比天,好生萬物。見萬鐘不思得,義德比地,厚載萬物。見美不思淫,見色不思邪,禮戒周全,心性光明。見美味不貪,見甘甜不戀,圣智圓滿,泰然安定。見妄語者不怒,己不妄語,善者亦善,不善者亦善,信者亦信,不信者亦信。一念不生,寂然不動。如是五德,又從忍辱降心來。忍辱者,譚處端被醉漢打而不怒,丹陽先生曰:“一拳消盡平生業。”降心者,列子四十不現鄭國,士大夫不知,國君不用。肝火上升易為怒氣,多是不得甘露下蓋,縱是刀山火海,應你去的又何逃又何懼;縱是侮名辱姓,是你受的,又怎得逃得了?忍辱貴在耳根,休要“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蘇東坡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職,與江南金山寺佛印老和尚相交密切,常參禪悟道。一日,東坡自覺修持有得,趁興賦詩一首,派遣書童過江送佛印老和尚印證,詩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何謂“八風”呢?乃是興,衰;毀,譽;稱,譏;苦,樂等八種人生境遇。不為八風所動者,有定力
船快到金山寺時,禪師早已等候在江邊,迎著蘇東坡呵呵大笑道:“你不是說‘八風吹不動’嗎?怎么一個‘屁’就把你吹過江來啦?!”蘇東坡聽得一愣,頓時臉都紅了。“屁”者,譏也,也是“八風”之一。佛印禪師一個“屁”就把蘇東坡吹過江來了,可見“風”力之厲害。降心多是心魔不伏,內則龍虎奔騰,外則心猿意馬。多是生貪生恨,麻雀度量,小肚雞腸,還怎得大道?見時不順便怨天尤人,罵天恨地,豆腐生意,孩童口氣,怎成圣賢?故忍得一辱自有一光,降的一心自有一心。忍去此時的辱,事后方知,丈夫氣質;降的此時的心 事后方知,英雄色彩。既是為度人度己,為何不想受些苦行些善、做些利人之事情?忍辱降心乃性命之根,能忍辱則見真性,能降心則立真命。所謂“真道養身,偽道養形。”養神者,以道為寶,利物利人,養形者,以道為保,利己破人。故相無聲無色,怎得謀?又以圣人之仁義為己之仁義,保其身全謂之盜亦有道。蓋聞孝子不諂親,忠臣不媚君。用仁義來教化,大盜把它偷來護身,反是機巧所害。絕棄智慧,放棄機巧,離開仁義,這樣的人德行像姑山的處子,肌膚像冰雪一樣,不需要文飾而美麗,不需要動作而行化,不需要語言而明了。道德不能施加給他,他駕日月而西出,馭風雷而東去,深入火中不覺熱,掉入水中不覺濕。天地與他混為一體,萬物與他并存而不知,稱謂他為真人。他卻與太上同名,只有自然的本性是真性,不需要什么而具備五德,行持三寶。
道者,善人之寶,不善人之保。善人保而敬之非人誤示。所謂善人不知其善而為善,非不知也,乃無善也。至善者無善,至為善者不進名。至惡者無惡,至為惡者不進刑。人之所別者,習相遠,所似者,性相近。而這真性乃要從五德中生,五德不全,祖氣不生。祖氣不生真性不見,真性不見命不立,命不立道不明。除此忍辱降心外,別無二法,重陽子云:“修道多被巧心多,誤把金剛喚阿矬。”人之巧心者,在人心耳。多思多慮謂之智,多欲多聞謂之慧。機巧種種謀事謀物,如今又來謀道。豈不知無也。那佛印禪師讀了蘇東坡“八風吹不動”的大作,提筆批了一個字,讓書童帶回去。蘇東坡一看,只見上面批了一個大大的“屁”字,不禁無名火起,于是乘船過江去找禪師理論。
圣人之心即天下心,天下心每隱惡而揚善,誨人不倦,度人無量。故圣人常懷虛明以待天下,而不分善惡之徒。以道心退人心可謂道也,故曰:“是道則進,非道則退。”道心日進,人心日退,與古之圣賢仙佛,若合一契,心心相印,口口相傳。所謂心者非心,名為心,口者非口,名為口。故誨人于善,人感而應于心,傳而通于口。心心者,是以心印心,故名心印?诳谡,是以口傳口,故名口傳。天即理也,循理而知天,知天而立命,立命而見性。君子率性謂道,慎于獨也。暗室能見明光,虛無能生大有,故君子常處獨,謂之道處下也。知天之理,既順人言而處正,得其要,事事常行,存之,密之,必得道也。
人于天地間,存心光明,則天堂照見;存心昏暗,則地獄有門。故而舉心動念常施陰騭,內則見自己之真性立真命,外則度無量眾生。積功累德既是修身立命之根本,乃成圣成真之基礎。
志心稱念 更生永命天尊!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