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猴的故事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4 瀏覽次數:次
傳說老虎在開初就以鎮山制獸之威名當上了獸王。當時山中百獸見了老虎都立即回避,老虎當然是既得意又感到孤獨。猴子那時與老虎是鄰居,二人稱兄道弟,十分親熱。后來猴子幾乎成了老虎的得力助手,當虎王外出時,猴子便代行鎮山之令。百獸懾于虎王的威風,也只好聽猴子的召喚。這便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來歷。
一天,虎王不幸落入了獵人的網中,拼命掙扎也無法脫身。恰好猴子來了,虎王高喊救命。猴子見了,連忙爬上樹,解開了獵人的網繩,救出了虎王;⑼趺撾U后,雖然嘴上在不住地感謝猴子老弟,心里面卻在盤算:我是百獸之王,竟然中了獵人的圈套,還得小小猴子搭救,這事張揚出去,豈不滅了我虎王的威風,不如干掉猴子算了?墒寝D念一想,如今自己已經是孤家寡人了,再干掉猴子,今后連一個朋友也沒有了。如果再有危險,誰來幫助我呢?再說,猴子怕我,也決不敢把今天的事說出去的。
于是,老虎告訴猴子,今天的救命之恩,今后一定報答。猴子今后有什么為難之事,自己天下一定全力報答。猴子當然也對虎王遇險的事閉口不說,保全虎王的面子。在這以后,二人的關系更是非同尋常了。
許多年以后,玉帝開始選生肖。身為百獸之王,老虎理所當然地當上了生肖。猴子一見,也想當生肖,可是玉帝挑選生肖有條原則,那就是對人類有功。猴子對人類無功可言,自然選不上。于是猴子請虎王給玉帝求情,讓他當上生肖;⑼跻驗榍泛镒拥那,只好傾盡全力去幫猴子說情,對玉帝講猴子聰明機智,為百獸之首,又說自己不在時,猴子也有鎮山功勞。于是,玉帝下旨,將猴子也列入生肖之中。
猴當上了生肖,虎王也還了猴子的人情。當然虎王也還是不高興,沒什么本事的猴子與自己并列為人間生肖,二人從此友情斷絕。今天,百獸自然也不怕猴子了。當然“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這句大實話,今天也變成了譏諷的意思。
下午3-5時(即“申時”),這時候,猴子最喜歡啼叫,聲音拉得最長,最洪亮,所以申時屬猴。
與猴子有關的成語:
猿鶴蟲沙:出自《抱樸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唐代吳筠《玄猿賦》引作:“君子變為猿鶴,小人變為蟲沙。”比喻戰亂使人變非人和異物。后用以指陣亡將士和戰亂中的死者。
心猿意馬:出自漢代《參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馬四馳。”又見于佛經變文《維摩托車詰經菩薩品》。比喻心意像猿騰馬奔一樣胡思亂想,控制不住。或寫作“意馬心猿”。
殺雞儆猴:傳說猴子怕見血,馴猴人就殺雞放血來恐嚇猴子;蛉纭豆賵霈F形記》所說:“拿雞子宰了,那猴兒自然害怕。”后比喻懲罰一個人來嚇唬其它人。也作“殺雞駭猴”。
教猱升木:出自《詩經•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朱熹《詩集傳》:“猱,獼猴也,性善升木,不待教而能也。”后指導人作壞事。
朝三暮四:出自《莊子》。說有個養猴的人給猴子分發食物,說:“朝三而暮四。”即早上發三顆橡子,下行發四顆橡子。那些猴子都不滿意,頗為怨憤。養猴人改口說:“然則朝四而暮三。”即改為早一發四顆,下行發三顆。結果那些猴子都很高興了。原指聰明人善于變換方式,實質沒有變,卻使對方滿意;而不善于辨別事理的人可能被捉弄。后世引用多指反復無常,變化不定。
沐猴而冠:沐猴,即獼猴。冠,戴帽子。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則冠耳。”諷刺項羽不能成帝業。顏師古在《漢書注》中解釋說:“言雖著人衣冠,其收不類人也。”就是說,猴了子戴上人的帽子,卻并不是人。比喻虛有其表,竊據名位者。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