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名學者齊聚浙江天臺 探討天臺山當代文化價值
欄目分類:道教動態 發布日期:2016-08-18 瀏覽次數:次
道行天下訊 5月16日,200多名學者齊聚濟公故里——浙江省天臺縣,就天臺山文化的當代價值進行了深入解讀,闡釋天臺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學者們一致認為,歷史上的天臺山文化在文化宗教的和合包容上作出過重要貢獻,當今中國需要天臺山文化再作貢獻。
本次研討會由中華文化促進會、中國文化院、浙江省社科院、浙江省社科聯、臺州市委宣傳部主辦,主題為“天臺山文化當代價值”。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兵致辭,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黃明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張偉斌等嘉賓、張燕、胡斯球等市領導出席活動。
對天臺山文化的“和合”理念,習近平總書記非常贊賞。他在主政浙江省期間,把天臺山文化中的“和合”理念看作是我們祖先所創造的無與倫比的文化中的精髓之一。他認為:“這其中的‘和’指的是和諧、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匯合、融合、聯合等。這種‘貴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載物、和而不同’的寬容品格,是我們民族所追求的一種文化理念。”
天臺山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兩漢時期,在浙江歷史文化乃至中華文明格局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以寒山子為代表的“和合文化”、“江南茶祖,韓日茶源”的天臺山“茶文化”精彩紛呈,天臺山的濟公傳說、劉阮傳說、干漆夾苧技藝等都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萃取天臺山文化內蘊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闡揚其現代意義,將有助于為弘揚中華文化注入源頭活水,推動傳統文化資源匯成強勁的文化力量。”臺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兵說,此次舉辦的研討會,將有助于天臺山文化與國家大戰略同頻共振,以“文化認同”助推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以“文化融合”護航“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不斷提升國家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作出新的貢獻。
“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這次研討會以研究探討天臺山文化的當代價值為主題,讓歷史與時代銜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這是天臺山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轉折。”天臺縣委書記李志堅說。
研討會上,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民俗學會會長、國家非遺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劉魁立表示,天臺有底蘊、有著很好傳統,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能在這里尋到最終的答案;浙江省黨校教育長、教授,浙江省文化產業學會副會長陳立旭稱,全國經濟百強縣中,有三分之一在浙江,行成這樣的局面,主要是由于區域文化引起,而浙江的區域文化,首先是從天臺開始的。在今天舉行的兩個小時的研討會中,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歷史上的天臺山文化在文化宗教的和合包容上作出過重要貢獻,當今中國需要天臺山文化再作貢獻。
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民俗學會會長、國家非遺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劉魁立
浙江省黨校教育長、教授,浙江省文化產業學會副會長 陳立旭
浙江省民俗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教授、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顧問 連曉鳴
臺灣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哲學博士 林安梧
河南省龍門石窟研究院 溫玉成
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導、南京圖書館館長 徐小躍
浙江省道教協會副會長、天臺山桐柏宮主持 張高澄
在研討會召開之際,中國文化發展促進會會長、第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許嘉璐發來了賀信。許嘉璐認為天臺山文化,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他提議在天臺設立“天臺山論壇”,作為專門研究中華優秀文化的國際性論壇。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