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就在你身邊——宗教界政協委員為民建言
欄目分類:道教動態 發布日期:2016-07-27 瀏覽次數:次
“我有時間就網絡購物,有時購物以后很不滿意,不像宣傳的那么好,看不見物。湊合吧,退貨太麻煩。”
您現在所聽到的抱怨網購的聲音不是來自一位普通的網民,而是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劉懷元。今年年近70歲的劉道長,愛讀書看報,熱衷于社會公益事業,還經常網購,與人們印象中的“道士”可不太一樣。作為宗教界全國政協委員,他覺得自己最大的責任就是了解周圍群眾生活中的問題,并為他們“向國家建言”。劉懷元道長說,自己也是一個社會人,困擾普通百姓的所有問題都有可能成為他的提案。
劉懷元道長從事政協工作已經18年了。過去的18年間他曾經提過多少提案,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但是他很肯定地說,他的大部分提案都與普通人的生活緊密相關,而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只關注宗教問題。他今年帶來了三個提案,一個是規范網絡購物中的誠信行為,二是推進垃圾分類,三是保護文化遺產,其中垃圾分類的提案他已經是第二次提出了。他說,凡是提案一定是國家治理中的疑難問題,一時難以解決也是可以理解的。他此次修改了提案,重點關注了農村的垃圾處理問題,希望能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如果這次得不到滿意的解決辦法,他還會繼續反映。年近古稀的他言語間充滿了責任感:“宗教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牽涉到很多公共事務,我們既是個宗教人,更是個社會人。”
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代表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作工作報告時表示,2015年政協要積極拓展社會各界有序參與政協協商渠道,提高聯系群眾能力,使協商更好地反映各界群眾意見,努力讓群眾感覺到政協離自己很近。
事實上,政協離我們并不遙遠。即使是很有距離感的宗教界政協委員,也是關心民生、為百姓代言的。和劉懷元道長一樣,來自北京龍泉寺的學誠法師也是心系民生和社會的宗教界全國政協委員。2006年,他成為中國第一位開通博客的佛教界大師。他所在的龍泉寺正在用英、法、日、泰等9種語言,通過微博傳播佛教文化和思想,受眾達28萬人!洱埲嫛贰ⅰ秾W誠新語》等新媒體傳播佛教文化的方式,讓這位佛教高僧顯得很時尚且“接地氣”。他今年的提案之一就與我們很多人相關——如何在信息時代克服群體性孤獨。他認為,以人為核心的城市化,最終訴求即在于帶給人類心靈的慰藉與精神的充實。克服群體性孤獨,需要一種平衡的智慧,還需要一種創新的勇氣。他希望佛教文化能在幫助更多人“打開心扉”的同時,為增強國家軟實力做出貢獻,“從事國民生產,乃至開展扶貧,尤其是佛教和道教繼承和發揚我們中華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促進佛教文化走出去的戰略,我們都做了很多。”
來自上海的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會長金蔚女士,一直以真誠的目光關注社會、心系百姓。她曾經的提案涉及為女童身心發展創造更安全的環境,支持民間參與慈善等等。今年她要特別感謝從2013年10月開始實行的“雙周政協座談會制度”,讓她的民生提案得到及時反應,民主協商,讓提案和群眾生活的距離更近一步,“雙周協商座談會選的話題切口比較小,專業程度比較深,大家可以對某一個領域的問題發表真知灼見,發揮了類似智庫一樣的作用。商以求同,協以成事。”
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一般邀請20人左右參與交流,會議規模并不大。除了全國政協委員,還會邀請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和國務院相關部門負責人,以推動建言獻策成果轉化。“雙周會”被委員們認為是小切口、重實效、真管用的新舉措,“我也關心委員的建言后來被采納的結果。我們作為上海的委員,我們很高興看到姚明委員提出的關于取消體育賽制審批制度、激活體育賽制市場的建議被采納了,所以我覺得這能體現我們實實在在的政協的協商、議政的力度。”
在全國政協第十二屆三次會議的小組討論中,宗教界的委員們雖然來自不同教派,但是他們無一例外地反映民情,關心世事。“規范管理網絡小說”、“擴大殘疾人救助范圍和提高扶助金額”、“保護動物”等等,這些提案與我們身邊的人緊密相關。劉懷元道長說:“當政協委員就是要履行職責。政協委員要貼近生活,要貼近人民吶。要有信譽度才行,要有所為啊。政協就在身邊,不要和群眾‘兩張皮’。因為政協在基層,在群眾當中,就要為群眾辦事兒!”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