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春運(圖)
欄目分類:道教動態 發布日期:2016-07-26 瀏覽次數:次
本報記者 梁建剛 趙瀚露 蔣婭婭 陸綺雯
年年關注春運,各種“抱怨”是常態。對新年的向往、對家的憧憬中,摻雜著仿佛永遠令人頭疼的春運難題,成為很多人難以釋懷的春節“前菜”。
然而換個角度,換種思維,用經濟眼光看春運,感受其中變化,分析優劣得失,卻是另一番景象:APP及各種搶票軟件風行,信息化價值不斷提升;高鐵網絡日漸發達,在中短途客運市場放進一條“鯰魚”;成品油定價機制完善,航空燃油附加費歸零,新春航空競爭力再起……
從經濟成本、競爭意識,到精力付出、時間效益,各種資源都在春運這個大市場中,不斷優化配置,不斷改變著。
春運新變化
60天預售,甜蜜新煩惱
要說今年春運前的大變化,最明顯莫過于“火車票預售期提前至60天”。
2014年12月1日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新政一推出,網友吐槽瞬間“刷屏”,質疑最多的主要有三類:60天后的行程一般無法確定,旅客難以著手,只能先多搶多占,導致浪費; 搶票的難題仍然得不到解決; 預售期延長,或許更方便了黃牛從容搶票退票。
但也有人看到了好處,在上海一家公司工作的白領小倪說:“多搶多占,至少我能很早就知道自己有沒有買到票,提前準備,早做預案。”
在上海工作了十多年,老家在西部的小倪,忘不了那幾年每每臨近買票期時的焦慮,“2012年前,火車票預售期還是10天,那時為買一張票,真是一場拼命‘搏殺’。一旦買不到,可能連那少得可憐的幾班飛機票都訂完了。臨近買票那幾天全是焦慮,生怕錯過唯一的機會。”
今年看到新聞后,小倪認真研究了火車票預售期逐步延長的方案,又拿著日歷開始計算,自己能請到幾天假提前回家,算好時間,小倪從預估日期起,提前一天開始搶票。小倪記得,去年12月15日,根據新規定,他可以購買60天后,也就是2月13日的車票。那天,他早早地注冊了專門的網絡刷票軟件,開始刷票。之后幾天,“只要一有空,就會看一眼,只要能買到就好”。
但希望還是落空了,元旦沒到,春節車票已經售光。好在離回家還有一個多月時間,就在元旦放假那幾天,小倪迅速找老鄉,一起在網上約好了一輛春節回蘭州的私家車,2月17日一起開車回家,“雖然火車票沒買到,但有時間重新規劃回家方式,今年的心情自然比往年淡然了很多”。
最近這段時間,小倪又看到新聞,上海鐵路局還在不斷加開臨時列車,總數已達數百輛,2月10日一天上海全站便增開列車69對,新車票還在不斷出現,依據就是早先車票預售狀況,這讓他又看到了希望,“早著手、早打算,看來鐵路部門也一樣,這樣挺好。”小倪說,“知道了這個情況,明年我會做兩手準備,就算第一時間搶不到票,臨近還有搶臨客車票的機會,以后回家更淡定了。”
手機APP,搶票新潮流
“你還記得當年火車站蔚為壯觀的售票大棚、十幾個窗口一字排開,大家為買一張火車票帶著小板凳、軍大衣,提前兩天排隊,吃泡面、睡車站買票的場景么?”
2000年到上海上學,之后在上海安家落戶的四川自貢人楊楠,在上海經歷了十多個春運,從綠皮車一直坐到和諧號,50個小時的車坐過,現在最短只需14個小時。但在楊楠看來:“這兩年讓我感覺變化最大的,還是買票方法,從電話到網絡,再到如今用手機軟件,高科技越來越普及,買票越來越方便。”
“當年熬了近30個小時,都沒能買到票,如今拿著手機刷一刷票,就算是排隊,方便多了。”楊楠感慨。
確是如此。據不完全統計,各類刷票軟件、相關手機APP已近20種。盡管網友對這些軟件有著各種各樣的看法,但有個事實不容駁斥,“不管怎么說,再沒有人會三九寒天,坐在上海火車站的地下室里,熬兩天兩夜了,這樣的時間、精力付出,實在太不劃算”。
別以為刷票軟件、手機 APP 這些“高科技”只有白領才搞得懂。在上海火車站候車大廳,幾位結伴候車回家的江西新余老鄉,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40多歲的老王告訴記者,他們幾人的車票都是用電腦或手機軟件搶到的。“現在手機更智能了,軟件卻做得更‘傻瓜’ 了,操作不復雜,只要一個人搞懂了,大家跟著學就會了,至少也能搶一搶。”
雖有一些網友抱怨,搶票軟件便宜了黃牛,但其實,“黃牛并不是今年才有,今后等大家都學會了手機刷票,明白了個人信息的重要性,再加上管理部門的打擊,黃牛的生存空間肯定會越來越少。”楊楠說。
今年,借助一款免費的手機刷票APP,楊楠在第三天就順利買到了2月14日上海到成都的臥鋪車票。不過,買票的過程卻并非如預想般簡單:第一天沒留意車票開售時間,錯過了; 第二天臨到買票才發現,原來今年鐵路部門加強了對各類搶票軟件的管理,許多軟件都需要每天升級才能使用; 第三天全部設置好,終于搶到了兩張回家的臥鋪車票。楊楠笑著說,“隊不用再排了,可功夫還得下,搶手的,從來不容易,對不?”
更密鐵路網,提升運能
去年12月10日,新的鐵路運行圖啟用。與歷次調圖相比,“1210調圖”最大的特點是,進一步加密了高鐵路網,從上海出發,坐高鐵動車組列車可直達的省區(直轄市)將增至20個。調圖后,上海鐵路局營業里程達到8960公里,其中高鐵里程達到2628公里。
高鐵對春運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只要通達高鐵、動車的地方,春運“一票難求”的情況已經明顯得到緩解。比如,2010年之前,每逢春運,上海到北京火車票非常緊張,京滬高鐵開通后,京滬車票好買了。2013年12月,上海、杭州等地首次開行至東北三省和珠三角方向直達高鐵動車,往年東北、南方等地方向火車票“全線告急”的情況也得到緩解。
12月10日,杭長高鐵開通。這條鐵路連結了杭州和長沙,繼而打通了長三角前往云、貴、川等方向的運輸瓶頸,至中西部地區運能進一步釋放。從今年春運出票情況看,上海至南昌、長沙等地的票明顯好買了。
長線高鐵的開通,還縮短了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原本上海至長沙要十多個小時,想在除夕到家,必須提前一天出發; 現在最短運行時間4個多小時,除夕當天出發成為可能。上海至成都、至廣州,也實現了“朝發夕至”。
“1210調圖”還進一步加密了長三角高鐵的班次,使高鐵開行呈“公交化”,最短不到5分鐘就開出一列動車。一位安徽籍的大學生,因為寒假要留在上海實習,遲遲沒有決定什么時候回家。“沒事,合肥的票很好買。”最終,他在2月上旬訂到了2月12日的票。
乘坐高鐵回家,感受亦迥然區別于過去的春運。一名江蘇籍旅客表示, “高鐵車站、車廂整潔衛生,有空調取暖,有開水供應,衛生間不僅提供手紙、洗手液,還有嬰兒護理臺板,比坐飛機還舒服。”
新增運能也為臨客調配帶來好處。春運期間,上海鐵路局在651對圖定列車外,又增開184對臨客,這其中,大多數是條件舒適的高鐵和快車,顛覆了傳統印象中臨客“臟亂差”的形象。此外,部分路線還開出“紅眼高鐵”,進一步擴張了運能。
春運新潮流
反向春運,不錯的選擇
自2月5日起,春運大幕就已經開啟,姑且不說火車票要搶,熱門線路的航班價格飆漲,也是一票難求。不過,“反春運”線路卻呈現價格跳水,大批超低折扣機票著實誘人。
選擇節前去我國臺灣游玩的邱小姐,這次回程正好可以享受一把反向春運的優惠。她購買的是17日晚上春秋航空高雄至上海的航班,票價只要9元錢,加之2月5日起,國內各家航空公司停止征收燃油附加費,邱小姐這2個多小時的飛行可以說只花了“地鐵價”。
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進入零時代,對于航空春運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因此,除了原本搭乘其他交通工具回家的乘客更多地考慮選擇飛機外,一些出游者也蠢蠢欲動,挑最便宜的機票,體驗一把“反向春運”的旅游樂趣。
簡單算一筆賬,去年春節期間,國內800公里以上航程的燃油附加費征收標準為120元,假設同樣價格的機票,一家三口“兩大一小”的往返出行成本可直降600元,乘客打飛的性價比更高了。
上周末,記者打開購票網站,可以查詢到,春節前夕,南昌、武漢等地飛往上海、杭州、青島等地的低價機票仍然有余票,最低不過百元。記者從春秋航空方面了解到,今年春運期間的加班機比往年翻了一番,數量達到1000多架次,加班機主要集中在上海始發東北、西南以及臺灣、東南亞的航線上。因此,春節前后,返程上海的機票價格都非常便宜,尤其是一些加班、抵達時間又較晚的航班。
在攜程相關負責人看來,反向春運堪稱史上最具性價比的春節國內旅游季。據其介紹,攜程網推出了數千條前往全國各地的春節旅游產品,其中前往北京、青島、廈門、上海、杭州、南京、三亞等地的自由行和跟團游產品價格最低千元左右。
瞅準這個時機,不少市民也早早籌劃了“換個地方過春節”,為老家父母訂好機票,全家到第三座城市旅游過大年。
統計顯示,今年春節期間,通過攜程自由行、跟團游出行的游客預計將達數十萬,最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依次是:三亞、廈門、麗江、北京、廣州、上海、哈爾濱、西安、成都、桂林。受低票價因素影響,今年不少傳統非熱門地區也呈現了游客迅速增長的趨勢,比如華東的旅游人次同比上升超過100%,上海、杭州、南京以及周邊古鎮烏鎮、西塘的連線游最為熱門。
春運自駕,一路玩著回家
自2012年“十一”長假,我國開始實施重要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通行的新規。緊隨而來的2013年春節長假,“一票難求”依舊,不少有車一族干脆選擇自駕回家。
曹毅小兩口都是新上海人,他的家在福州,老婆則是重慶人。記得2013年春節,由于之前工作太忙,曹毅說自己沒空折騰買票的事兒,加上那一年春節假期高速免費通行,所以就一直拖到假期開始那一天,安安心心開車回福州。
“其實走之前也有點擔心高速會堵車,因為之前 ‘十一’ 假期,據說車主們堵在路上一動不動,都可以下來踢個毽子什么的。但沒買票,擔心也沒用,只能豁出去試試。結果卻被我們趕了個好時機,春節假期開始后的高速居然很通暢,想來大伙兒都回家心切,不管高速是不是免費,早回了。”曹毅告訴記者,他們那天起個大早,8點不到就從上海出發,先走一段滬杭高速,然后經過杭州灣跨海大橋到寧波,再轉入甬臺溫高速,到溫州后轉入“溫州至寧德的高速”,到寧德后再走一段福寧高速,到福州下高速,全程800多公里。
“這個線路不算是最近的,但因為平日里的工作緣故,時常會跑跑臺州,這條路算是比較熟。那一天我和老婆輪換著開車,因為要趕那一頓大年三十的年夜飯,所以只是沿途在幾個服務區稍作調整,中午也是在服務區里吃了個午飯,真是蠻拼的。記得那天我們的路程耗時大約10個小時,正好趕上年夜飯點。”曹毅說。
有了這一段經歷,小兩口便愛上春運自駕,2014年春節居然還和朋友拼車回了趟重慶,大約1700公里,前后三天才到家。中途在江西景德鎮、貴州西江苗寨各宿一晚,也算旅游了。
今年春節小兩口有了更好的回家計劃,曹毅告訴記者,他們和另一對朋友約好了,請了年假提前三天走,也就是2月15日就一早出發了,準備一路“玩著”回福州。他們的第一站是寧波,一早出發,中午就能到,當晚住在寧波市區,還能在老外灘逛逛夜景; 第二天再出發,目的地先是奉化溪口,時間充足可以玩上大半天,當晚就到寧海去泡個溫泉; 第三天的行程,先是到臺州臨海,爬一爬江南古長城,下午再驅車到溫州,這些城市離得都很近,所以在溫州也能好好逛上一逛; 第四天也就是大年三十,早上從溫州出發就直奔福州,大約中午就能到了。對于這樣的安排,曹毅甚是滿意, “一路上還有好友做伴,應該會是一個美好的旅程”。
春運自駕,一路玩著回家,已成為越來越多人青睞的新方式。不光是年輕人,也有不少長輩加入其中。曹毅告訴記者:“我的一個同事,今年回青島過年,可是拖家帶口,夫妻倆加上父母加上孩子,5口人,也準備提前走,從上海出發自駕,一路玩著回青島。”
留守汽車,把路費賺回來
春節里,不少人回老家,或是外出旅游。留在上海的車怎么辦?一種新型的“P2P租車”業務趁這個機會找上門來。一些白領社區里,電梯內都貼上類似的廣告:春節里把你的愛車租出去,每天輕松收益數百元。
在 寶 駕 租 車、PP 租 車 等“P2P租車”的APP上,可以輕松找到不少車輛。價格則根據車型、車齡、是否有滬牌來定。普通的家用型轎車日租在100-300元間;稍好一些的,則可租到500元一天; 像奧迪、寶馬這樣有一定品牌的車輛,中等車型日租接近千元。
也就是說,如果春節七天都在外,把自己的車租出去,收入少則一千多元,多則五六千元。租車的人也劃算,如果春節走親訪友或是去近郊,想租一天試試,這個價格也比神州、一嗨等傳統的租車企業要低不少。
取車方式也很靈活。首先,APP是基于地理位置來推薦車輛,在用戶比較稠密的地區,車主和用車者很有可能只隔幾條馬路,甚至就在同一個小區。其次,一些公司提供了智能盒子,雙方不必見面,就可通過密碼鎖車取車,再由支付軟件進行結算。
不過, “留守汽車”的業務模式,也遭遇不少質疑:一是車輛安全問題,二是模式的合法性。
寶馬車主沈先生在看到類似廣告后,一度心動,想把自己的寶馬3系汽車掛上平臺。 “春節反正也不在家,能賺好幾千塊呢。”但他的想法被太太否定了:“都不知道什么人會來租我們的車,萬一弄壞了,弄臟了,怎么辦?我不放心。”
根據寶駕租車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城市車主的調查:只有約17%的車主能夠接受汽車共享理念,愿意在確保車輛安全的前提下將私家車分享給他人使用; 而在這其中,真正能夠拿出來分享的車主連1%都不到。除了安全考慮,更多車主還將汽車視為個人隱私的一部分。
更大的挑戰來自合法性。盡管“P2P租車”企業一再聲稱自己不涉及“營運”,只是“物物租賃”,模式合法; 但在上海的監管部門看來,這樣的做法仍然須與“運營”畫上等號。監管部門表示,只要用車雙方發生了“財務往來”,就是“營運”,而參與“營運”的車,必須擁有車輛營運許可證。
新生事物“留守汽車”會遭遇“滴滴專車”一樣的命運?這個春節,或可一見分曉。
春運 即春節運輸,是中國在農歷春節前后發生的一種大規模的高交通運輸的現象。以春節為中心,共40天左右,由國家發改委統一發布,各交通部門按此進行專門運輸安排的全國性交通運輸高峰。
2015年春運自2月4日開始,至3月15日結束
反向春運 部分旅客春運車票難買、旅途擁擠,萌生“反向春運”的想法,即把家鄉的父母接到大城市來過春節。“反向春運”票好買,價格便宜,目前正成為越來越多旅客的選擇。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