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協會關于弘揚傳統文化的意見
欄目分類:道教動態 發布日期:2016-07-24 瀏覽次數:次
習近平主席在山東考察時強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的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提出,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在歷史上為中華文明的延續與光大貢獻了巨大力量。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道教界將積極響應習主席講話精神,繼往開來,勇于擔當,充分調動資源,切實找尋道教文化的時代切入點,為激活中華文明的生命力探索新的生長點。
今天,全國道教界代表齊聚東岳泰山,決心為中華文化的當代復興貢獻積極力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踐行道教尊道貴德的核心教義。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而道在人身上的體現則是德。我們要將對道的信仰內化于心、外顯于行,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清心寡欲、順應自然、不妄作為、慈心于物、誠敬忠孝。
二、傳承道教和諧共生的思想智慧!兜赖陆洝窂娬{和諧為宇宙的根本法則,“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故“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莊子指出:“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當今世界,各種紛爭、沖突不斷,生態環境面臨嚴重危機。我們要傳承道教和諧共生的思想智慧,致力于創造一個安定、和諧的生存環境。
三、彰顯道教抱樸守真的心靈品質。道教主張固守人的純樸自然的本性,反對虛偽和欺詐;主張堅守節操,不隨波逐流,不朝秦暮楚;主張以誠待人,不矯揉造作,不口是心非。我們要提倡抱樸守真的心靈品質,為營造淳厚的社會風氣做出貢獻。
四、發揚道教珍愛生命的養生傳統。道教珍視生命,將生和道緊密結合!短侠暇齼扔^經》說:“道不可見,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我們要在重生、貴生思想指引下,積極發掘并推廣道教各種行之有效的養生智慧和方法,為民眾身心健康做出貢獻。
五、光大道教濟世利人的慈愛情懷!兜赖陆洝分鲝“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提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我們要秉承歷代高道大德的慈悲濟世精神,積極開展賑災施愛、扶危濟困、治病救人、心靈疏導等慈善活動,踐行道教濟世利人思想,服務社會,利益人群。
六、今后每逢建國五周年、十周年國慶慶典,將聯合五岳道教宮觀同時舉行“五岳同祈,祝福中華”大型祈;顒。祝愿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讓古老的道教儀式重新煥發活力,讓深植于海內外中國人心中的五岳信仰重新綻放光芒,讓日趨博物館化的祖國文化遺產重新承擔起福國裕民的當代功用。
我會進一步強調,要充分認識包括道教文化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民族復興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覺提升文化素養、宗教素養,提高服務信眾、服務社會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傳播方式,宣傳優秀傳統文化,幫助信眾和社會民眾加深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形成文化自信,并且在生活中篤信、力行,培育向上、向善的力量。
暢玄弘道,正當其時。展望未來,我們相信,在中華文明復興的偉大進程中,道教界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