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白石山三清觀潄玉泉顯圣第三次突噴大水
欄目分類:道教動態(tài) 發(fā)布日期:2016-07-12 瀏覽次數:次
2015年8月15日下午 3:40分(農歷七月初二日),全國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一洞天,桂平白石洞天白石山三清觀的潄玉泉第三次突噴大水,奇觀重現!持續(xù)時間約半個小時左右。
根據白石山三清觀的道長們介紹,漱玉泉的流水平常都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流而出的,自2009年恢復道教活動以來,迄今共出現了 3次奇觀,均為突噴大水(噴乳狀水液體),2011年10月噴第一次,2013年 7月噴第二次,2015年 8月15日噴第三次!
這種情況,與桂平西山的乳泉井有點異曲同工的感覺,都是隔一段時間才噴一次壯觀的,看來桂平這兩座佛教與道教名山,確實有點與眾不同了。
漱玉泉的再次噴水,奇觀再現,令白石山的道眾們欣喜非常,善男信女們都紛紛議論說:今天是 8月15日,也是日本投降日,是祖師顯靈,我們要堅定信心修道,正信正行,愛國愛教!不忘國恥,熱愛中華民族!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忘先烈的愛國抗日情懷,努力學習,提高道學水平及管理、服務水平!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關于桂平白石山潄玉泉的傳說——
在白石山三清觀右側有一“千年神仙滴水巖”,《桂平縣志》有記載,又稱之為:潄玉泉。滴水潺潺,千年不斷,清涼異常,醉人心扉!
關于泉水的來歷有兩方面的說法:一,據國家地質與水源探索的專家和教授于 2007年在白石山調研時說,按山的石頭密度計算,從山頂滲透一滴水到觀內需要 50年,所以說現在所飲用的泉水至少是 30-50年前的水!
另一說法是:《桂平縣志》、《潯洲府志》記載:自東晉時,葛洪道士居觀煉丹時,無水源飲用,于是他齋戒沐浴,焚香拜表,祈求祖師賜與山泉,好與生活飲用。
由于葛洪的真誠修道,感動了觀音大士,于是觀音大士為觀內開劈了此山泉水。道經記載,此泉水乃從東海龍宮開引而來。
《桂平縣志》有關于此泉水的記載,明朝時桂平縣官楊大節(jié)對泉水有詩云:“脈脈源頭何處尋,石中流出似鳴琴,多應大士輕敲錫,留與人間洗寸心。”
桂平白石山漱玉泉——
壽圣寺后峭壁下有圓珠池,又稱漱玉泉。這是一眼方圓約 2米的山泉,傳說過去每到晨昏寺僧敲響鐘鼓之時,泉水便會象滾水似的涌起。清同治《潯州府志》也有這樣的記載,但 據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實地考察,此說純屬牽強附會。
明崇禎十年(1637年)七月廿三日,徐霞客專程到白石山考察,他在游記中談到了這件事:“峭壁下有圓珠池,水自半崖滴下者,下秋圓潭承之,無他異也。……按志:山北有漱玉泉,而《西事珥》與《百粵風土記》俱謂其泉聞鐘鼓則沸溢而起,止則寂然,詫以為異。
余謂泉之沸寂,自有常度,乃僧之侯泉而鳴鐘鼓,非泉之聞聲而為寂沸之。及抵白石,先詢之三清觀,再征之白石寺并漱玉之名,不知何指,而聞鐘泉沸之說,山僧茫然。洵皆好事之言也。”
經過后人長期觀察,證實徐霞客的記述是科學的、準確的。而泉水清澈見底,四時不涸,且甘甜可口,游人至此,口干舌燥,欽之不啻瓊漿玉液。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