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最大道教場所昨奠基
欄目分類:道教動態 發布日期:2016-07-12 瀏覽次數:次
道行天下網消息,番禺最大的道教場所—赤松宮昨天上午在石樓鎮大嶺村奠基。市人大、市政協、市委辦公廳、市委統戰部、市民宗局、市道教協會以及番禺區、石樓鎮有關領導,香港相關機構代表、大嶺村干部群眾和企業界代表出席了奠基儀式。活動是由廣州市道教協會主辦,廣州純陽觀協辦,赤松宮籌建委員會承辦。
據了解,道教黃大仙,又名赤松子,一生為民贈醫施藥,廣積善德,深得人心,備受尊奉。黃大仙信仰文化早在明、清時期,我國南方沿海地區就有流傳。番禺石樓鎮大嶺村可謂粵、港兩地黃大仙信仰文化傳播的發源地。據記載,早在1897年,大嶺村的陳啟東在深柳堂聯同族人就建了一間黃大仙善信活動場所,即菩山普濟壇,這也是廣東第一間黃大仙祠。其“普濟勸善”的宗旨為日后黃大仙信仰的發展確立了明確的方向。由于歷史原因,該活動場所已原貌不在。如今為貫徹落實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合理開放宗教活動場所,滿足信教群眾過宗教生活的需要,在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市、區民宗局的指導以及大嶺村的大力配合幫助下,使舊日的黃大仙場所得以恢復重建,且更名為“赤松宮”。
赤松宮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位于大嶺村馬山崗半山麓,是一處藏風聚水、環境優美的好地方。大嶺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廣州市道教協會和赤松宮籌建委員會將按要求重建好赤松宮。
市民宗局領導在活動上要求,一是要立足打造精品,抓好重建工作;二是要突出文化內涵,提升宮觀檔次;三是要重視公益慈善,開展社會服務。要按照高起點、高規格、高質量抓好重建工作,將該宮觀打造成為具有嶺南特色的道教活動場所、人文景觀精品。
大嶺村作為一個蘊含著濃厚歷史文化氣息的古村落,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據歷史記載,黃大仙曾在此留下足跡,在此建設赤松宮,將進一步弘揚道教文化,形成“人文大嶺”的特色旅游風格,使傳說故事的文化內涵轉化為旅游產品的魅力和吸引力,彰顯名村創建工作特色。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