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道德書院舉行揭牌儀式
欄目分類:道教動態 發布日期:2016-07-11 瀏覽次數:次
道行天下訊 2015年6月7日,在“道源圣地”崆峒山下的崆峒古鎮,舉行了“道德書院”揭牌儀式的盛大典禮。出席揭牌儀式的各界嘉賓為:甘肅省政協委員、甘肅省道教協會會長袁宗善道長,甘肅省政協委員、甘肅省道教協會副會長彭理福道長,甘肅省道教協會副會長、省道協秘書長趙玉山同志,陜西省寶雞市政協委員、寶雞市道協副會長、道教全真龍門派祖庭龍門洞監院朱道長,甘肅省道教協會副會長、平涼市政協委員李宗旭道長,及平涼市相關政府部門領導同志。
揭牌儀式現場
與會者合影
道德書院是由崆峒山道觀及崆峒道學文化研究會共同成立的文化交流平臺。道德書院,是以書院文化交流和國學文化學習為項目載體,大力弘揚和推介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平臺,也是整合了多個國學文化產業項目資源的綜合性、多功能的書院。旨在文化強國和民族文化復興共建“中國夢”的形勢下,積極探索、弘揚優秀國學傳統賦予社會歷史發展及個人人格養成的正能量的文化符號。
道德書院:以道家文化為宗,熱愛自然、尊道貴德
崆峒仙境
《史記》作者、一代鴻儒司馬遷曾于《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引其父司馬談《六家要旨》所述,全面評說漢初很有影響的儒、法、墨、縱橫、德(道)家時,唯獨對道家學說全面肯定并積極推崇;近代文豪魯迅也曾作有“中國文化的根全在道教”一說;這充分說明了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道家哲學思想及道教的宗教教義、道教中醫養生等涵蓋廣泛的道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意義與地位。
道德書院就是要以道家文化為宗,樹立“熱愛自然”的世界觀、“尊道貴德”的價值觀、“返璞歸真”的人生觀;并結合儒家等諸子百家文化系統中積極于國家繁榮、民族發展、社會和諧、人格健全的思想理念,寓于集書籍閱讀、文化講座、養生知識學習等主題活動的開展,作為文化交流、學習實踐的傳播平臺。
揭牌儀式現場
揭牌儀式現場
近年來,國學傳統文化的復興從思想教育層面躍升到社會輿論導向、國家軟實力文化輸出戰略及政府施政方針內容中去,這既是對振興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大重要舉措,也是提升民族自信、民族認同感的有效措施。國內各地也興辦國學館、國學書院,而書院作為獨立的兼具教育教學、學術研究、文化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場所,其兼藏書閣,擇圣地,立精舍,聚群賢,伴著朗朗書聲與淡淡墨香,賢達云集,成為宿學修身、立志成仁、文化思辨、解惑交友、講經論道之所。這種自由清新的學術氛圍,古樸莊重的建筑風格,一掃世俗的喧囂和沉疴,逐漸成為更多國人向往的一方凈土和精神歸宿。
與會者在進行交流
甘肅省作為文化大省,至今鮮有如此功能兼備的國學書院。面對日益發展的社會經濟與城市建設所帶來的巨大發展潛力,以服務產業中旅游業的逐漸開發與持續火熱,我們缺乏的就是這樣一個以書院為平臺的文化交流傳播媒介,將人文景觀的絢麗多彩與人文文化的豐富內涵相結合。讓以道家文化為根基的諸子百家文化回歸到“文以載道”、“文化強國”的軌道上來,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價值體系,追本溯源、揚清澈濁、正本清源、革故鼎新、繼往開來,弘揚民族智慧,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增強民族文化認同和歷史自覺意識,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共筑中國夢,建設美好精神家園。
道德書院:功能與主題活動
作為國學文化學術研究、學習實踐、傳播推介和相關產業開發為主體的綜合性書院,道德書院的功能涵蓋道家文化及諸子百家文化的普及與學習交流、中醫養生知識的培養與普及、傳統文化藝術的學習、傳統健身武術的學習、公益性傳統文化講座的實踐等多個方面。
文化講座活動
道德書院集合自身優勢、整合獨有資源,擬開展以下主題活動:
(1)讀書會,書籍閱讀讓人們回歸到文化學習的本質中去;
(2)文化講座,通過學者、與相關教師的講述及成員的學習感悟,進行深入的思想互動;
(3)品茶論道,在特殊季節、節日開展品茶論道的文化活動,大家就此主題展開文化交流、詩詞協作、書畫創作等實踐活動;
認真聽講的聽眾
(4)中醫養生與義診,學員通過權威中醫的培訓與教學,學習基本的針灸、按摩、日常養生常識,可隨著老師的帶領與指導下,深入鄉村,為普通民眾開展義診、養生知識講座等活動;
(5)傳統藝術學習與欣賞,通過對傳統書畫藝術、音樂藝術的學習與鑒賞,可以開展才藝展示、公益匯演等活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