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媒:埃可授漢語建道教廟宇 以從對華關系中脫穎而出
欄目分類:道教動態(tài) 發(fā)布日期:2016-08-11 瀏覽次數:次
自今日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式開啟對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三國為期5天的訪問。雖然首站是沙特,但埃及的媒體早已翹首以盼。埃及“Egyptian street”新聞網1月18日刊載評論文章稱,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啟程對埃及進行首次國事訪問前夕,兩國在語言和文化交流方面再次邁上新臺階。
文章認為,為加強阿拉伯國家與中國的合作,雙方必須克服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如果埃及想要在眾多接受中國投資的國家中脫穎而出,就必須鞏固與中國的關系。文章還特別注意到了中國外交部發(fā)布的《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該文件提出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之間進行深入文化、經濟聯(lián)系的宏偉計劃。文件中,中國將“提升文明之間的對話,加強不同宗教之間的交流”作為經濟合作之后的第二要務。
文章繼續(xù)寫道,如果埃及能在公立學校開設普通話課程,埃及就將培養(yǎng)出一代能在與中國經濟進行合作時的有用之才,而中國很快就會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如果埃及修建中國民間神廟、道教或者佛教廟宇,這將向外界傳遞出埃及積極參與全球管理改革的信號,也將成為其所在地區(qū)文化開放的燈塔。
最后,文章稱,在出訪期間,習近平主席將與埃及簽署一系列對埃及經濟發(fā)展極為關鍵的投資協(xié)議。埃及已正式提出,要求“蘇伊士運河走廊開發(fā)計劃”納入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就加強了蘇伊士運河在全世界重要物流中心的位置。埃及也極為需要中國游客和投資,如果兩國文化交流加強,在埃及的中國游客和商人也會感到更受歡迎和尊重。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