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宗教文化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欄目分類:時事聚焦 發布日期:2016-07-13 瀏覽次數:次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以文化為切入點,對絲路上民族、語言、宗教等古代文明的深入探究,有助于解決當下存在的民族、宗教問題,更能對宏觀的國家安全戰略作出有益貢獻。”8月28日至29日,由甘肅平涼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共涇川縣委、縣人民政府承辦的“2015絲綢之路與涇川文化學術研討會”在甘肅涇川舉行,專家學者熱議以宗教文化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平涼市委宣傳部長曹復興在致辭中說,涇川作為古絲綢之路西出長安的門戶重鎮,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曾孕育出許多絢麗奪目的文明成果,西王母文化源遠流長,民俗文化豐富多彩,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涇川宗教文化,應該續寫古涇州曾經的輝煌。此次借助大云寺佛祖舍利回歸安奉的契機,梳理涇川文化脈絡,保護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將對絲綢之路歷史與現實的研究產生影響。
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東西方之間的貿易通道,也是一條東西方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宗教、語言交流和融匯的文化大道。通過這條古道,古老的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臘文化、古羅馬文化連接在一起,并相互滲透融合。
陜西法門寺博物館原館長、研究員韓金科說,“把古涇川文化與絲路文化相結合,利用其深厚的歷史積淀,通過人文交流的關切,把歐亞大陸不同區域連接起來,把不同國家的利益融合起來,促進共同發展,對中國的國家安全、經濟建設以及未來長遠發展都有積極影響。”
本次研討會以絲綢之路與涇川歷史文化為主題,集中討論了絲綢之路與涇川歷史文化研究、涇川佛教與舍利崇拜、涇川道教研究、涇川民族民俗與考古研究、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等專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蘭州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敦煌研究院、陜西法門寺博物館等機構的相關專家學者50余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