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亞三大洲學者齊聚五臺山研討五臺山信仰
欄目分類:時事聚焦 發布日期:2016-07-13 瀏覽次數:次
歐美亞三大洲學者齊聚五臺山研討五臺山信仰
山西省宗教局局長高鍵出席研討會
中佛協副會長、山西省佛協會長、大圣竹林寺住持妙江致歡迎詞并宣布研討會開幕
天津華盛寺住持達云法師主持研討會開幕式
清華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圣凱法師致辭
倫敦大學東亞歷史學教授巴雷特
與會的專家學者、法師
2015年7月27日至8月2日,歐美亞三大洲30所大學的33位學者會聚山西省忻州市五臺山大圣竹林寺,研討五臺山信仰的多樣性、超地域性和超文化性,并將研討發言7種語言結集出版,填補了目前世界五臺山研究權威著作的空白。
研討會由山西省佛教協會、五臺山佛教協會主辦,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清華大學哲學系、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協辦,五臺山大圣竹林寺承辦。此次研討會國際性強、規格高、學術性強。33位學者均為佛教領域知名學者,其中12位來自國內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11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其余21位分別來自歐美亞三大洲的10個國家和地區的19所大學和研究機構。
五臺山是世界的五臺山,五臺山信仰超地域性。佛教圣地五臺山早在7世紀時,就成為中國佛教中心,在整個華夏乃至國際上都享有盛譽。其神圣性源于佛教經典將五臺山描述為文殊菩薩道場。五臺山信仰也擴散到了周邊國家,對亞洲國家的文化、政治、經濟和商業、軍事以及宗教人文景觀等產生了重要影響。
學者們重點探討五臺山佛教圣地在全亞洲的重要影響,研討五臺山在我國“一路一帶”戰略計劃中的重要作用等。如:加拿大阿里森山大學安素桑研討了“五臺山與日本群島的圣跡創造;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李尚曄研討了“五臺山佛教信仰在朝鮮半島的出現”;英國牛津大學的悟晢德·桑賽瑪研討了“黑文殊:蒙古的五臺山五爺崇拜”;德國柏林-勃蘭登堡科學院吐魯番研究中心的茨默研討了“回鶻佛教中的五臺山和文殊師利”。研討會將學者發言7種語言結集出版,填補世界五臺山研究的權威著作的空白,并贈送世界各國著名大學收藏,供學者研究使用。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山西省佛教協會會長、大圣竹林寺住持妙江法師說,舉辦研討會旨在將五臺山及中國佛教信仰向世界推廣,同時向世界介紹我國改革開放后國家對宗教信仰的扶持。
研討會期間,主辦方安排了學者對五臺山內外20余座寺院和圣跡的參訪,達到田野調查與書齋研究的相互支撐,體現了中外學術界合作精神,體現了信仰者與研究者間的良性互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