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推廣呼喚新“招數”
欄目分類:武術交流 發布日期:2018-06-10 瀏覽次數:次
日前,山東省武術院院長胡杰在接受采訪時稱:“從今年起,武術操將進入中小學校園。”他認為,這將是弘揚中華武術又一個新的起點。抓住這一契機,推動我們的國粹進入奧運項目,必須優中選優,全力推廣。 武術期待走向世界 據山東省武術院社會部主任高淑芹介紹,在全國131種民間傳統武術中,發源于山東的占了66種。習練最多的還是太極拳。太極拳的六大門派在山東各有不同發展方向。在濟南地區,太極拳傳承最廣的楊氏太極永年一派,習練的人群多是中老年。 濟南市楊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郝明之表示:“不要讓傳統成為包袱,應該組織交流,讓大家各抒己見,全力推廣太極。” 太極修煉花費時間長,講求小力勝大力,含蓄內斂。由于評判規則等的原因,太極拳普及在表現的形式上走的是套路路線,裁判打分看難度系數和表演形式,給人以舞蹈化、雜技化的輕飄飄的花架子的印象。實際上,楊氏太極的創始人楊露禪被稱為“楊無敵”,走的是功夫路線。因此,郝明之呼吁,當務之急的是,修訂新的比賽規則,讓武術的套路和功夫路線并舉,這是走向奧運的第一步。 郝明之認為,我們的規則還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判罰的人為因素過多,這也是國際奧委會最不愿意看到的。再者,盡管中國武術發展遍布全世界,但就水平而言還是亞洲最高,這也是歐美人對武術入奧不積極的原因。
國粹“入奧”障礙不少 武術從本質上是技擊之術;從境界上是品行的修養。這是中華武術流傳千年的真諦。 胡杰告訴記者,武術雖然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開展得很好,但大多數國家真正了解和練習武術的人還不多。即使在中國,武術運動的普及率也并不樂觀。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學習武術的人數不足總人口的5%。而在韓國,跆拳道不僅是在校學生的必修課,而且每個現役軍人也必須練習。 郝明之認為,武術講求以武會友,因此在推廣套路的同時,大力推行太極推手比賽,要靠比賽來展示太極的技擊之美,吸引更多的人群加入進來。 濟南洪傳陳氏太極研究會秘書長鞠澤鵬,曾獲全國武術比賽的冠軍。他表示,我國古代流傳下來“打擂臺”的方法,應借鑒西方拳擊比賽的形式加以改進。 武術進入奧運會是中國武術界的一個重要目標,但目前面臨障礙也不少: 首先是國際奧委會奧運項目的“瘦身”計劃。2005年7月,在國際奧委會第117次全會上,國際奧委會開始對多個世界普及率不夠高的項目進行投票,一個項目如果沒有獲得一半以上委員的贊同票,那么在2012年將被淘汰出奧運會這個大家庭。結果,棒球和壘球被淘汰出局。 國際推廣、宣傳力度不足,是武術入奧的最大短板。國際奧委會奧運項目的基準條件是,一個體育項目必須至少在4大洲中75個國家的男性和3個大洲中40個國家的女性廣泛接受運用才有資格納入奧運比賽項目,而且前提是這個項目必須有自己的國際協會!而且每新增一個比賽項目,就有一個傳統項目被取消! 胡杰認為,突破的關鍵還是項目本身,不能太復雜。武術若想推廣到國際市場上,就要讓“老外”一眼就能看明白。武術想要入奧,必須在武術項目設置、競賽形式、規則方法上進行研究改進。 入奧要有國家戰略 功夫影星李連杰對中國武術的未來信心十足,在2010年北京首屆武搏會上以形象大使的身份表態:“我希望在未來的3年至5年內在國內大力推廣太極,5年至10年內實現全球化,用10年到20年讓太極推手進入奧運會。” 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遞交武術項目進入奧運會的申請時間是在獲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之后,未能達到國際奧委會憲章中規定的8年以上的時間要求。中國武術因動手時間太晚,失去了進入奧運會大家庭最好的一次機會。而與中國武術有著歷史淵源的日本“國技”柔道和韓國“國技”跆拳道之所以能在奧運舞臺上贏得一席之地,本國舉辦奧運會的優勢恰是重要原因。 2008年,經國際奧委會批準,“北京2008武術比賽”于2008年8月21日至24日在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行。這也是中國武術距離奧運會最為接近的一次。 國際武術聯合會秘書長王筱麟認為,一個非奧運會項目能在奧運會期間舉辦比賽,這在奧運會歷史上是第一次,對中國武術來講也是第一次。北京奧運會后,我們也確實需要從戰略上重新考慮,要將具有千年歷史的武術推廣到世界各地就必須要做到簡單易行,人們一練就喜歡,一個項目太復雜無疑不利于發展和推廣,從這個角度講,推動太極推手進奧運不失為一個新思路。武術最早也要2020年才可能出現在奧運會上。 郝明之說,武術入奧,別讓我們等得太久。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
上一篇:國際武術大賽九齡女童奪金